部编版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04 11: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七年级下册唐朝陆路交通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朝鲜半岛;向西沿丝绸之路可到达中亚、西亚;往西南经吐蕃可到达天竺,经南诏可到达骠国(今缅甸)。合作探究1:遣唐使海路交通分东、西两路,东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朝鲜半岛、日本;西路从广州出发,南经林邑,再西行到狮子国,绕天竺,到达波斯湾。海陆交通发达合作探究1:遣唐使《日本遣唐使船》《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1:遣唐使根据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史实,请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列举日本学习唐朝的事例。
(2)列举唐朝时,中国和日本交往的两个史实。合作探究1:遣唐使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中日交往。
(1)日本学习唐朝的事例: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
(2)唐朝时,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合作探究1:遣唐使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现金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对外交通发达,使得当时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遣唐使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多年中,日本又先后13次派出规模最大的“遣唐使”使团来到中国。使团成员中有留学生和高僧,他们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时的某些社会风尚。合作探究1:鉴真东渡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合作探究2:鉴真东渡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像合作探究2:鉴真东渡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过程 :前后用了12年;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
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合作探究2:鉴真东渡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鉴真东渡日本是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典型。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鉴真东渡合作探究3:玄奘西游玄奘像玄奘西行路线示意图1. 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唐朝时的称呼,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2. 玄奘取得了哪些历史功绩?
(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合作探究3:玄奘西游【小组抢答】《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长安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的。书中记载了玄奘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等。【学生抢答】
1.时间:________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________。
3.贡献:为中国______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__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____的珍贵文献。根据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合作探究3:玄奘西游贞观长安佛教大唐西域记中外交流史合作探究3:玄奘西游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是什么?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1)原因:
①唐朝政局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的地位高、影响大。
③唐朝实行较为开放、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给各国的友好交流提供了便利。
④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小组讨论】
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根据预习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
2、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合作探究3:玄奘西游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中印文化交流的典型。他不畏艰险,西游天竺求取真经,其意义早已经超越了佛教范围而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努力奋斗,创造辉煌。从佛教言之,玄奘不仅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史上成就最大的学者,同时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翻译的经论既多且精,弘扬佛法真义也最为得力,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佛典翻译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与思想家。玄奘西行学以致用1. 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文成公主入藏
C. 玄奘西游
D. 遣唐使来中国学习B学以致用2.“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真是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A. 《大唐西域记》
B. 《西游记》
C. 《史记》
D. 《齐民要术》 A1.唐代对外交流特点:对外交往活跃,范围广,外交政策开放,唐朝在世界生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 唐与日本的关系:
A.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①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和留学僧来到唐朝访问学习
②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鉴真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B.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遣唐使节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整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②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唐与天竺(古代印度)的友好关系:
玄奘西游天竺;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回国后,翻译佛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任务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
(1)当时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2)玄奘和鉴真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克服重重的困难,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优秀品质?
(3)玄奘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一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课后自主应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