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本是一街头浪子,后经一卖瓜老者点化,得以潜心学文习武,后追随柴荣,柴荣继后周位后,很快去世,把皇位留给六岁孩童,众人不满,拥戴赵匡胤陈桥兵变,他半推半就当了皇帝,建宋后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
他没有等待天上给他掉下馅饼,而是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从一个街头浪子一步步坚实地走上了帝王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通过自己努力和实力登上帝位皇帝。承上启下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统一全国。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的建立。
2. 掌握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历史影响。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朝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宋太祖
政权:北宋
都城:开封 方式:兵变北
宋
地
图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方)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3、中央集权的加强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于是他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行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首先下手的便是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原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他自己本身也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和地方官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动军队,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相关史事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2.政治方面:在中央
目的: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下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2.政治方面:在地方
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①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某知州 某通判 某转运使你来监督我,他来收财赋,我能干点啥呢?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电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们!很高兴!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改革科举制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重武轻文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两积”:积贫,积弱。 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了下了很多的让人无奈的故事。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答:宋朝为了防止武将跋扈,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地位高,待遇丰厚,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行政、财政和军队。
措施:拍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任期制,并设置通判加以制衡;掌握地方部分税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将地方精兵收编到中央。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 宋太祖设通判来制衡知州。武将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