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五柳先生传》随堂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五柳先生传》随堂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4: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五柳先生传
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_ ②不慕荣利___________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__________ 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___________
⑤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_ ⑥造饮辄尽___________
⑦期在必醉___________ ⑧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
⑨环堵萧然___________ ⑩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
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二、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解释。 ①环堵萧然( ) ②短褐穿结( )
③晏如也( ) ④造饮辄尽( )⑤兹若人之俦乎(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7.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8.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概括出来。
9.“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一、2.①处所 ②羡慕 ③高兴的样子 ④过度喜欢
⑤旧交,旧友 ⑥往,到 ⑦希望,愿望 ⑧并 ⑨周围环着四堵墙 ⑩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3.B
4.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二、(一)5.①清寂 ②有破洞 ③安然自若的样子 ④就 ⑤此
6.①喜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要旨)。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7.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8.少言,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安于贫贱,以文自娱。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参考答案
五柳先生传
2.(1)何处
(2)到……去;每每,总是
(3)喜好
(4)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5)急切追求的样子
(6)推究;代词,指五柳先生类
(7)安然自若的样子
(8)使……欢乐
3.(1)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愁苦,不为了富贵而急切追求。
(2)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4.(1)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2)①不愁贫贱,也不追求富贵。
②怡然自乐,返璞归真,希望过先民那种纯朴天真的生活。
二、5.东晋 陶渊明(或陶潜) 五柳先生
7.(1)有人 (2)墙 (3)希望 (4)破、坏
8.B 9.B
10.(1)平时悠闲平静少说话,不去追求名利。
(2)心中便忘记了得失,用这种生活态度过自己的一生。
11.他是一个淡泊名利、放荡不羁、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2.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值得学习,但他消极避世,放浪形骸的行为并不值得效法。
参考答案:
一、1.C(sì)
2.(1)shí吃/sì通“饲”,喂
(2)马鞭子/用鞭子打
(3)表反问/表感叹
4.B 5.D
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9.略 10.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