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酸的性质复习课》说课稿
???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常见酸的性质复习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21世纪教育网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选自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本单元涉及到金属、氧化物、酸、碱及盐的相关性质,是构成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单元,而《酸的性质》是学习酸碱盐的“入门课”,它既为酸碱盐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也对完善酸碱盐之间的知识网络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中考选择题、推断题、计算题常涉及的知识区域。21·cn·jy·com
2、学情分析:本单元教材涉及的物质较多,知识点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许多知识学生虽然比较熟悉,但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和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再就是本单元出现的化学方程式特别多,而学生又害怕书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去书写方程式。
3.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常见的酸的化学式并了解酸的定义。
2、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3、知道酸的通性以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4、会用酸的性质解决相关的中考试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复习常见酸的性质,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中考试题加深对酸的性质的掌握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逐步认识中考题型,把握中考方向。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掌握常见酸的化学性质。2、归纳酸的通性及原因。
教学难点:1、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2、酸的化学性质在中考中的应用。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 、讲练结合法、对比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合作探究法。 21教育网
教学理念
本堂课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探索发现,激发学生思维,再通过定向巩固练习,突破重点、夯实考点,实现有效课堂,逐步走近中考。2·1·c·n·j·y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21cnjy.com
环节一:引入新课
听化学版的青花瓷引入新课
环节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下课堂活动程序
活动元一:听歌曲,归纳整理酸的性质
以学生熟悉的《青花瓷》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入酸的性质,学生听后发表见解。再小组合作找出有关酸的性质的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出:1、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2、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3、以及教材上与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关的方程式,在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归纳整理,最后由每个小组汇报整理情况。www.21-cn-jy.com
归纳酸的通性及原因
利用小羊与灰太狼的游戏,让学生学会运用刚才所学知识找出游戏中的狼,并完成表格的内容,进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酸的五大通性及每个通性发生反应的条件,最后归纳出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活动元二:稀盐酸与稀硫酸的个性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稀盐酸稀硫酸都具一些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他们有没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呢?请同学们找出那些反应不是稀盐酸、稀硫酸共有的性质并说出理由,教师从旁引导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21·世纪*教育网
活动元三 酸的用途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那盐酸和硫酸又有哪些用途?)
活动元四:中考链接
【课堂练习 】
1.(2013德阳)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2.(2016德阳)实验室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Fe(OH)3、KOH、Ba(OH)2、K2CO3、C、Cu、CuO中的三种物质组成。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无色溶液II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 。
(2)有色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色固体b在空气中加强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这包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是 。
通过练习德阳中考试题,加深对酸的性质的掌握和应用。
环节三:课堂小结
采用智慧树的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五、板书设计
酸的性质
一、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
二、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三、酸的通性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效地转换教和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不足是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