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1.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2.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3.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实验】 问题一:
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问题二:
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问题三:
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步骤:
⑴ 木板平放,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好电路
⑵ 穿纸带;挂钩码。
⑶ 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⑷ 换纸带,加钩码,再做一次.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
3.应考虑墨粉盘与纸带的位置关系。
4.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不能太大。
5.小车应由紧靠打点计时器处开始释放,在撞击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小车从板上掉下来。
6.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7.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处理数据】问题四: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从清楚的点开始,每隔五个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1s);
取六个点,标号 0,1,2,3,4,5问题五:如何计算出所取点的速度?
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来代替(用计算较准确的平均速度来代替),如何代替?
选择包括该点在内的一段位移(该点最好处在中间时刻位置)Δx,找出对应的时间Δt,用Δx/Δt作为该点的瞬时速度);
对于选取的两个端点的速度暂时不计算(误差较大);
测量各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应考虑估位、单位。可以表示D、F及它们中间任意一点的瞬时速度问题六:如何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1.列表法。2.图象法:
①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②描点: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③拟合: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用直线拟合,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思考:①为什么要用直线拟合?
②若某个点明显偏离直线,可能是什么原因及怎样处理?
③从图上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问题七:如何根据速度—时间图象( v—t图象)求小车的加速度和初速度?①取任意两组数据求出Δv和Δt,然后代入Δv/Δt求解。
②在v—t图象上取一段时间Δt(尽量取大一些),找出两个时刻对应的坐标值求出Δv,代入Δv/Δt求解。
哪一种方法更好?(画图时让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等量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就是为了使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尽可能地抵消,所以图象也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应该用图象上的点,而不是用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纸带上零时刻的速度和末速度如何求?(根据图象来求,这样可以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