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1-04 18: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烛焰、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⑶、尝试用“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科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⑷、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⑹、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能力
二、课型课时
新授课; 5课时(课时的分配见附简案)。
三、重点:
1、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四、教学基本思路:
教具: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
安排学习小组带放大镜或老师准备一套光具座以及附件、教室里准备普通投影仪、放大镜、刻度尺、蜡烛、火柴、光屏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说明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1)让学生观察投影仪上成像的凸透镜。引课:教室里的这台投影以经常为我们上课服务,但谁知道为什么在玻璃板的投影片上的很小的“投影仪是一种很大的放大镜吗?”几个字的会让我们看起来这样大?(2)请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做出下图所示光通过玻璃元件的完整光路图 并归纳:此形状的玻璃元件对光线起汇聚作用, 学生到黑板画出光路图师总结特点 复习光的折射,引入新课,目的是使知识系统化 注意:本节课的探究关键在于透镜名词的理解,否则探究就没有效率
二、新课教学1、凸透镜:(1)通过上面的光路图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汇聚作用(2)利用手中的凸透镜汇聚太阳光,体会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 师对照板图,讲解名词 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经历探究
2、几个物理名词的教学:主光轴、光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结合图形讲解。焦点、焦距:利用凸透镜汇聚太阳光讲解
3、凸透镜成像(1)提出问题:请利用你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并移动凸透镜离课本远近不同,课本上的字有什么不同?将蜡烛点燃,凸透镜距蜡烛远近不同,观察像有变化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出问题:同一只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大、小、虚、实、正不同的像?凸透镜成像有规律吗?
(2)猜想:根据学生的猜想有选择性的板书,并师生一起排除无关因素提炼出所探究的课题:观察光源和凸透镜不同距离时成像情况以及成像特点。
(3)学生讨论制订试验计划:小组内讨论后说出自己的试验计划,跟不同的小组相互交流补充形成可行完整的实验方案。(4)各小组同学进行试验收集证据:注意事项:物距像距的测量;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要在一条直线上等(5)分析论证: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试验结论,各小组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出成像规律:①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②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③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组长分工,组员团结协作 自己根据数据,分析结论
(6)交流评估:个小组内的成员相互交流实验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方面会影响试验结果、为顺利地完成实验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请其它同学帮助解决或与其他同学分享 小组内、小组外成员交流
4、凹透镜:信息窗的指示学生可自学明白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2、研究方法:3、发现的新问题: 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家庭作业 1.完成下列光路图。 2.利用特殊光线完成物体成像光路图。 3.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4.基础训练:练习题 作业的第二题可以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完成
板书设计 见附简案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