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05 22:4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长沙市青竹湖湘一 余荔本草纲目主要内容:记载了药物1800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时珍尝百草图外传: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名人名片
姓名:
朝代:
身份:
作表作:《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著作:《天工开物》
类别: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作者:宋应星
朝代:明朝
主要内容: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影响: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相关史事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  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及“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明长城和北京城长城是由墙体、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1.明长城⑤地位:在长城修建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⑥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嘉

关山海关雄伟建筑1.明长城目 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范 围:东起辽东
西至嘉峪关影 响: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嘉峪关鸭绿江边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影响: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西东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特点1:特点2:长沙市青竹湖湘一 余荔明朝的北京城
当时世界上最宏大、辉煌的皇家建筑群①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
答: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扩建和改造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迁都。
②北京城是如何构成的?
答: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外城在内城南面。明成祖修 建 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06年开始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年正式迁都北京。构 成 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特 点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 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 宫苑、王府、桥梁、大街小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元末明初 施耐庵吴承恩汤显祖罗贯中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明代后期描写魏蜀吴的冲突,反映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揭示统治者的腐朽,歌颂农民起义的抗争精神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抒发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长沙市青竹湖湘一 余荔长沙市青竹湖湘一 余荔长沙市青竹湖湘一 余荔长沙市青竹湖湘一 余荔小说和戏剧戏剧:汤显祖——《牡丹亭》1、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探究新课2、施耐庵——《水浒传》 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______________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一、选择题:
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这本书的作者是(  )
A.李春  B.毕昇  C.曹雪芹  D.宋应星CD【课堂训练】3.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种(广泛种植)”一语的,只能是(  )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4.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DB5.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业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首先查阅的著作是(  )B6.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阿房宫  B.未央宫  C.紫禁城  D.大明宫
7.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CD8.如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吗(  )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