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课文前六章。
3、背诵前六章。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课文前六章。
3、背诵前六章。
【学习课时】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儒家经典的《论语》十二章。(板书课题:《论语》十二章) 21世纪教育网
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看大屏幕了解作者及作品。
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课文前六章。
3、背诵前六章。
过渡语:为了顺利达标,我们将进行三次先学后教,也就是三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准确朗读课文(4分钟)
自学指导:
1、听朗读,给生字注音。
2、自由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请举手。
3、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读的准确。
(提示:朗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过渡语: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比回答正确译讲。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前六章。
(投影显示) 自学指导:
先把补充注释标注在课文有关词语旁边。
曰:说。 两个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为:替。 谋:出主意,谋划。
交:交往,交流。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这里指几个。
要求:语言准确、简洁,无错字。
1、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更正。
2、更正:尖子生更正并讲明原因,若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就向尖子生提出疑难并让其解答。
3、讨论:完全搞懂后,同学们在课本上更正自己的错误。并齐读译文。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前六章。
(投影显示) 自学指导: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下面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背诵诗歌。(6分钟)
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练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1、会背的同学举手?
2、全班齐背。
3、同桌相互背。(互背时把对方的书拿过来,把他背错的地方和背得不熟练的地方做上记号。)
4、出示背诵提示,指名背 。
五、当堂训练
六、教学反思
十一、《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课文后六章。
3、背诵后六章。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课文前六章。
3、背诵前六章。
【学习课时】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1、(一)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儒家经典的《论语》十二章。(板书课题:《论语》十二章) 21教育网
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看大屏幕了解作者及作品。
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2、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课文后四则。
(2)背诵后四则。
(3)能正确理解课文。
过渡语:为了顺利达标,我们将进行三次先学后教,也就是三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课文后四则(8分钟)
1、(投影显示) 自学指导:
先把补充注释标注在课文有关词语旁边。
舍:舍弃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个其均为代词,指他们的。
第一个之指代善者,第二个之指代自己。
2、再边看课文,边对照注释翻译课文,(重要注释要用笔画下来)如有疑难可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21cnjy.com
3、出示原文,指名学生对照译讲,其他同学注意及时举手更错。
4、师出示译讲参考译文,生齐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后四则
(投影显示) 自学指导: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下面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背诵诗歌。(6分钟)
1、 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练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问:会背的同学举手?
2、全班齐背。
3、同桌相互背。(互背时把对方的书拿过来,把他背错的地方和背得不熟练的地方做上记号。)
4、 出示背诵提示,指名背 。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理解理解课文
1、(投影显示) 出示自学指导
(1)谈谈从《论语》八则中你学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吗?(2)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6分钟)21世纪教育网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要求:语言准确、简洁,无错字。
(1)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更正。
(2)更正:尖子生更正并讲明原因,若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就向尖子生提出疑难并让其解答。
(3)讨论:完全搞懂后,同学们在课本上更正自己的错误。
3、明确答案
(1)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谈品德修养的:
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
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乐在其中;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五、总结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六、当堂训练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