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3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3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06 07: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一、衣食住行的变化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北京的粗粮票(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票证年代?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绿色饮食 当今人们开始呼应健康的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活蹦乱跳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的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保持身上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概念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清醒而及时的迈上了一个台阶。20世纪50-70年代——“饿”
20世纪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20世纪90年代——饕餮时代
21世纪——吃出健康饕餮盛宴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长大长大,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菜已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披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入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店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的减肥。改



前略显老旧的房屋,留下了我们爸爸妈妈太多的童年记忆!改革开放初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绿色住房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 居世界______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公路: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 ______前列。
民用航空: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_______,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_____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第二位世界航线直通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家庭中交通工具的变化
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
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
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
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
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
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
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20世纪70年代,街上的汽车很少,自行车还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自行车的大量普及,让中国成为了真正的“自行车王国”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改变了。1980年后,摩托车开始逐步进入家庭,这是私家车走进百姓生活的序曲。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轿车随处可见,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好了。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便





路 (1)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_____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____________,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全球快捷和简便思想观念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5、通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哥大”已不再流行了,黑白屏手机推出来后,因携带方便、价格实惠,迅速被众多人接受,正式进入老百姓生活,进入了商人的生意洽谈中。GSM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中国第一个GSM电话的诺基亚2110 第一款全中文手机——摩托罗拉CD928+第一款进入中国大陆的GSM手机——爱立信GH337九十年代末,手机的地位,更是从身份的象征逐渐成为一种多媒体通讯工具,充斥着平民百姓的工作与生活,几乎是人手一个。就在手机风暴还没有减弱之时,网络聊天、视频工具就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席卷而来,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与快捷。 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奉行节俭
量入而出信贷消费
超前消费 (1)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_____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____________,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全球快捷和简便思想观念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5、通信:丰富多彩营养均衡休闲娱乐电信网络本课小结1.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 2.想一想,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身上衣服的颜色应该是(?? )
A.深灰色
B.草绿色
C.深黑色
D.浅蓝色B3.“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A?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