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www.21-cn-jy.com
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2·1·c·n·j·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21·世纪·教育·网】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情景创设、讲授法、问题导学、课件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联系,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课我们将具体了解这些变化。21cnjy.com
(二)、新课讲授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21世纪教育网
2、衣: 从买衣凭布票,色彩、样式单一到衣着丰富多彩。
(2)食:从食物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
(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装修和居住环境改善。
(4)行:改革开放前是自行车,改革开放后,接亲使用轿车。
(5)用:改革开放以前是四大件——三转一响,改革开放后是新四件。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质供应严重匮乏,限制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21教育网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一)交通
1.图片展示:
材料一:
中国高铁
材料二:到2016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2.4万公里,特别是高铁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2万公里,运营里程占到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左右。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016年,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
2、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通信
1.图片展示:
2.改革开放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3.引导学生思考:通信事业发展的影响?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三)、课堂总结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交通、通信体系完善了。而这些巨大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拼搏,是老一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伟大梦想的实现,也是我们继续阔步前进的起点和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经济富民梦,也是民族复兴梦,中国梦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
(四)、课堂练习:
1.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 )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21·cn·jy·com
3、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