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案课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6-08 11:05:57

文档简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模式介绍:
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cnjy*com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设问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2-1-c-n-j-y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是在学习了前五章基础知识后,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等具体内容标准为依据,并参考“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等活动建议,结合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有关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于是,我在设置课堂教学时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视频,根据情景分析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求知,汲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培养关爱视觉和听 觉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的眼球、耳的基本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眼和耳的模型。
2.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PPT:展示一个雨天的场景,要求同学们认真体会:都有哪些器官参与?引导学生思考人对外界环境复杂信息的感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www.21-cn-jy.com
二、目标导学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怎样“教”呢?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显然,“导学”环节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
【目标分解】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3.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4.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三、导思点拨
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符合“认知——思考——再认知”的认知规律。
【讲授新知】
展示一个雨天的场景,要求同学们认真体会:都有哪些器官参与?引导学生思考人对外界环境复杂信息的感知过程。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1)学生观看眼球,联系自己的眼睛,交流讨论眼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对照教材、模型、挂图、视频等,理解、记忆眼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3)联系生活,交流讨论
展示眼球的模型、挂图,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引导交流和讨论。
设问: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是指眼球的哪部分结构?
总结讲解:白眼珠(巩膜),黑眼珠(透过角膜看到的虹膜)。
观察: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发生了变化?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哪个在傍晚?
光线强时,瞳孔变大,光线弱时,瞳孔缩小。
看远处物体时,瞳孔缩小,看近处物体时,瞳孔变大。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79—P80,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小组讨论:
(1)形成物象的部位是眼球的什么结构?形成的物象有什么特点?
(形成物象只是成像在眼睛视网膜上,但是这时候大脑并没有形成对物象的视觉,需要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将光线刺激变成神经冲动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会产生视觉,所以形成物象和形成视觉是不一样的。)www-2-1-cnjy-com
(2)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哪里?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觉的形成过程: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情况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发生了病变。
总结: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眼球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正常
展示照相机、眼球成像的原理图片和视频。
人眼球结构中哪些结构相当于镜头、光圈和胶卷?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 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简要小结。
提问:你近视吗?什么时候近视的?怎么近视的?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3、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的形成及其矫正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近视的预防:“三要”、“四不看”
组织学生对问题作答,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对学生解答不完善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视力保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学生的新鲜有趣的说法给予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1*cnjy*com
二、耳和听觉
教师讲授: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听觉仅次于视觉,居第二位。
任务一: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83“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尝试回答讨论:
假如失去听觉会怎样呢?从而认同耳与听觉的重要性。
任务二:耳的结构和功能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84“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和第二段文字,小组内讨论说出耳的结构及部分功能,尝试完成下列空白: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评价。
2、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模型,结合模型指导进一步学生认识耳的结构。
3、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前庭和半规管以及咽鼓管的作用。
提问:仅有耳,能否形成听觉?听觉的形成还需要什么的参与呢?(可回顾视觉的形成过程回答)
使学生认识听觉形成除了与耳结构有关外,还与听觉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关。
任务三: 听觉的形成
学生阅读教材P84、观察教材插图并观看听觉形成过程的视频。尝试用结构名称和箭头来表述听觉形成过程。(请几位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2·1·c·n·j·y
教师给予鼓励、评价,借助PPT分步演示听觉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完善。
教师强调:听觉的产生与耳的结构、听觉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密切的联系。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生共同总结:
由于药物、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意外事故、遗传等因素可导致耳的结构、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从而影响听力,甚至耳聋。所以,我们要加强耳的卫生保健。
教学目标三:保护听力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4最后两段,尝试说出如何保护听力。
保护听力要做到几点:
(1) 远离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 闭嘴。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 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2、PPT展示“手语栏目”照片,提问下列图片表示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设计意图:进行情感迁移,培养学生关心、爱护有听觉障碍人群的品德。
三、其它感觉器官
联系日常生活,交流讨论其它的感觉器官----鼻、舌、皮肤的作用以及与我们的生活的重要作用。
巩固知识的联系。
四、设问寻疑
通过目标导学和导思点拨环节后,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解决了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他们难免还存在着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时间接受质疑、咨询、解惑,实现因材施教。【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问:当一只蝴蝶飞进窗户,你看它由远到近。你眼球下列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手电筒)
1、瞳孔的大小?
2、睫状肌的变化是?
3、晶状体的曲度大小变化?
(1、瞳孔由大变小;2、睫状肌由舒张状态逐渐变为收缩状态;3、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提问:当人们乘坐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人员一般都会发给一些食物让其做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 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
设问寻疑的重要功能莫过于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时空,让学生面对老师和课本敢于提出求异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进行个性化学习。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释疑,教师应遵循“有疑则教,有惑则解”的原则,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五、诊断反馈
诊断反馈环节是一个灵活而流动的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既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讨论。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虽然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还可以安排在新课进行中的发现性训练或强化训练。21·世纪*教育网
【课堂诊断】
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D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巩膜 D.巩膜和虹膜
2.无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主要原因是( B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晶状体曲度可以调节
C.瞳孔可以放大和缩小 D.眼球前后径可以改变
3.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这是由于刺激了具有特定感受器的( B )21教育网
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耳蜗和听神经
4.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A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
5.在飞机起飞时和降落时,乘务员一般都会提醒乘客将口张开或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为了乘客( C )21cnjy.com
A.减缓紧张情绪,避免引起恐 B.促进呼吸,以适应气压的变化
C.咽鼓管张开,避免鼓膜损坏 D.调节胃肠功能,以免引起呕吐
六、拓展延伸
假性近视为什么不能戴眼镜
近视按发病机理可以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近视,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的调节紧张所致,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而真性近视则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是一种结构上的异常。【21cnj*y.co*m】
我国近视患儿在发病初期多是由于课业负担太重或是不加节制地也看电视、用电腑等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在这一阶段,只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这是视力下降的状况是可以逆转的。【21教育名师】
给假性近视配戴眼睛会使假性近视转为真性近视。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检出眼睛真实的屈光度数,合理配戴眼镜。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了,就说明孩子患的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减少,那么减少的那部分度数就是假性近视导致的度数。假性近视既然不是真正的屈光不正,就不能用戴眼镜的方法去矫正。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痉挛,调节没有放松所致,并不是眼球的前后径延长所致。近视艰镜(凹透镜)导致入眼光线避一步发散,会因此引发发眼睛的进一步调节,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本来就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又加重了调节负担,于是促进了眼睛疲劳和近视度数发展,假性近视反而变成了真性近视。【21教育】
教学反思
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应当着重把握其明晰的教学思想,追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式。21·cn·jy·com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表现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现在学生所涉猎的知识面其实很广的特点。在课堂中有些同学提出了一些看法,比如说由人类起源延伸到了地球起源,地球生命的起源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本课的教学范围,但是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是模凌两可的,没能很好的把他们引导到本课的教学中。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备课,把每一个小问题都弄清楚,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时刻鞭策自己脚踏实地的做好备课、上课、教学反思等本职工作。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更生动、精彩。21世纪教育网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法、归纳总结法。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 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同时通过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识。21*教*育*名*师
课件43张PPT。激趣导学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找地方避雨在这个过程中,人都调动了哪些感官?乌云:看——
狂风:感——
闪电:看——
雷鸣:听——
视觉触觉视觉听觉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激趣导学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3.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4.听觉是怎样形成的?目标导学导思点拨人体的感觉的类型视觉(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听觉(耳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居第二位)触觉(皮肤感受冷、热、痛、压等刺激)味觉(舌辨别酸、甜、苦、咸)嗅觉(鼻对气味敏感)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维持自身的生存。小组阅读教材P79彩图,认识眼球结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2345678910角 膜瞳 孔视神经玻璃体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巩 膜虹 膜一、眼和视觉眼球眼球壁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对光有折射作用)和玻璃体外膜视网膜:有 细胞,能接受光线的
刺激,是视觉感受器。脉络膜巩膜:无色透明:白色坚固,俗称“白眼球”有色素,俗称“ ”,中间
有 。:不透光,使眼球成为暗室瞳孔黑眼球感光中膜内膜角膜虹膜 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是指眼球的哪部分结构? 虹膜
(黑眼珠)巩膜
(白眼球)白眼珠(巩膜)黑眼珠(透过角膜看到的虹膜)角膜由于完全透明,很容易被忽视瞳 孔角膜覆盖的区域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眼睛颜色不同中午 瞳孔小观察: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发生了变化?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哪个在傍晚?傍晚---瞳孔---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瞳孔大1.光线强时,瞳孔( ),光线弱时,瞳孔( )
2.看远处物体时,瞳孔( ),看近处物体时,瞳孔( )缩小变大变大缩小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79—P80,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眼球成像的原理:小组讨论1.形成物象的部位是眼球的什么结构?形成的物象有什么特点?
2.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哪里?1、形成物象只是成像在眼睛视网膜上,但是这时候大脑并没有形成对物象的视觉,需要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将光线刺激变成神经冲动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会产生视觉,所以形成物象和形成视觉是不一样的。2、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发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的视觉中枢图像信息视觉的形成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想一想,这种情况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正常考考你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发生了病变。人眼球成像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人眼球结构中哪些结构相当于镜头、光圈和胶卷?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 视网膜相当于胶卷。比较两张图片,是否一样?
你近视吗?什么时候近视的?怎么近视的?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12阅读教材思考:1.近视的原理是什么?
2.近视后,应怎样矫正?
3.应如何预防近视?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近视眼的预防“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
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千手观音》为什么令人感动?
无法听到音乐,聋哑人演员要额外努
力,动作才能整齐合拍。假如人失去听觉会怎样呢?二、耳和听觉阅读教材,归纳各部分作用耳耳郭
外耳道鼓膜
听小骨
鼓室前庭
半规管
耳蜗外耳中
耳内
耳收集声波传导声波产生振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导振动1、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或吞咽口水耳朵会舒服很多,为什么?2、闭上眼也能感受到车的
上下颠簸,这与耳哪些结构有关? 仅有耳,能否形成听觉?听觉的形成还需要什么的参与呢? 想一想: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 耳 道 形成听觉 耳 蜗听 神 经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造成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的原因有哪些?耳朵和听觉的保护巨大的响声会震破鼓膜造成耳聋!
保护方法法1:闭嘴捂耳朵
保护方法2:张嘴不捂住耳朵保护耳和听力1. 远离噪声
2. 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 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 闭嘴。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 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5. 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下列图片表示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表示电视节目中的手语栏目,可帮助聋哑人看懂电视画面,感知有关的信息。想一想:除了听觉和视觉外,人体还有哪些感觉?设问寻疑当一只蝴蝶飞进窗户,你看它由远到近。你眼球下列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手电筒)
1、瞳孔的大小?
2、睫状肌的变化是?
3、晶状体的曲度大小变化?1、瞳孔由大变小;
2、睫状肌由舒张状态逐渐变为收缩状态;
3、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设问寻疑当人们乘坐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人员一般都会发给一些食物让其做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 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诊断反馈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巩膜 D.巩膜和虹膜
2.无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主要原因是(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晶状体曲度可以调节
C.瞳孔可以放大和缩小 D.眼球前后径可以改变DB诊断反馈3.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这是由于刺激了具有特定感受器的( )
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耳蜗和听神经
BA诊断反馈4.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D.听神经或半规管5.在飞机起飞时和降落时,乘务员一般都会提醒乘客将口张开或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为了乘客( )
A.减缓紧张情绪,避免引起恐 B.促进呼吸,以适应气压的变化
C.咽鼓管张开,避免鼓膜损坏 D.调节胃肠功能,以免引起呕吐C诊断反馈拓展延伸假性近视为什么不能戴眼镜
近视按发病机理可以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近视,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的调节紧张所致,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而真性近视则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是一种结构上的异常。
我国近视患儿在发病初期多是由于课业负担太重或是不加节制地也看电视、用电腑等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在这一阶段,只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这是视力下降的状况是可以逆转的。拓展延伸 给假性近视配戴眼睛会使假性近视转为真性近视。
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检出眼睛真实的屈光度数,合理配戴眼镜。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了,就说明孩子患的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减少,那么减少的那部分度数就是假性近视导致的度数。假性近视既然不是真正的屈光不正,就不能用戴眼镜的方法去矫正。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痉挛,调节没有放松所致,并不是眼球的前后径延长所致。近视艰镜(凹透镜)导致入眼光线避一步发散,会因此引发发眼睛的进一步调节,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本来就调节紧张的假性近视又加重了调节负担,于是促进了眼睛疲劳和近视度数发展,假性近视反而变成了真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