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巅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展现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颂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思想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标准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及传播;了解宋元时期的陆路和海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指南针图片、史料分析,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通过火药、火器的发明、应用及传播,认识其对作战技术的影响和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为中国科技的再次崛起而奋斗。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娱乐新闻——“四大发明”无一知晓,北电老师质疑艺考学生。
教师:大家看后有什么感想?无论怎样姣好的面容,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无知。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
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展示:
说明:由“艺考学生对四大发明的无知”导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激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说明:“独上高楼”取自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第一种境界。
说明: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作读书标记“圈、划、注”;然后完成投影展示的基础自学部分或《助学》预习笔记,组内交流,小组长检查。
说明:“为伊憔悴”取自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第二境界。
说明:游戏竞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竞赛中学会知识。本环节设计三个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三大发明认识。
说明: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
说明: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实物司南和指南针,让学生动手观察体验一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独上高楼”——三大发明的初印象
展示:
一、基础自学
1、活字印刷术: 时, 发明活字印刷术,对文明的 ,产生了深远影响。
2、指南针
战国: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 。
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由 传入欧洲。
3、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二、“为伊憔悴”——三大发明的再认识
模块一:追求卓越印刷术
展示:
材料1: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毕,雕版一直堆放在房间里。
材料2: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教师:雕版印刷有何弊端?
学生:每印一页书就要刻一块版,书印好后,雕版也就被废弃,既浪费材料,也浪费人力,浪费时间。
展示:
小制作:把学生分成单号组、双号组,制版印刷“读书好”。单号组利用自制雕版体验雕版印刷过程; 双号组利用自制单字体验活字印刷过程。
教师: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了哪些进步?有哪些历史作用?
学生: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
模块二:小小针儿系生死
展示:
教师:图中仪器的名称是什么?有何功能?发明时间呢?
学生:司南——战国;指南针——北宋;指示方向的仪器。
展示:
材料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
材料2: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藩志》
教师:材料1、2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中国最早)。
学生: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非常重要。
教师: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模块三:摧枯拉朽话火药
展示: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的一位勇敢者万户,曾坐在装有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实现飞行的梦想。万户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一个环行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教师:万户是第一个为航天献身的英雄,被称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宇航员”。那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展示:
学生: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器广泛运用;13~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展示:
材料1: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恩格斯
材料2: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戴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而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之下。
——德克·海德
教师:火药的传播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学生: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三、“蓦然回首”——三大发明的再深化
展示: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
教师让学生指出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
教师:世界五大洲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如欧洲就主要通过阿拉伯人间接传入的。
展示:
阅读材料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马克思
教师:请各小组内合作探究,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班上交流,教师给予引导和归纳。
展示:
四大发明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教师: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高峰。你认为促使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班上交流)
①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②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
④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
自主学习:发达的中外交通
学生阅读62—63页正文,在书上作标注并讨论回答:
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2.陆路交通
①古代著名的 ____________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宋代____比较发达。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3.海路交通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____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三)课堂小结:
1、你能用最简明的语言来概括本课内容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