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06 14: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清军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巩固了统治又一方面使古老的中国社会越来越落后,最终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课程标准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 归纳分析文字狱的弊端。
3、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理解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培养的民主意识。
4、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君主专制的强化措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 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
到过北京的同学都知道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它的原名叫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那个曾经统治中国接近三百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清朝。
展示: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少数民族,而各地又出现一些“反清复明”的运动,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才能维护自己的政权呢?
一、 北京故宫--- 君主集权的强化
简介: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讲述: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皇帝也无权更改。可见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帝的权利有一些限制作用。
得出结论: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和六部,虽然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但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置了军机处。
展示图片:
简介:乾清门的西边是军机处,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始设军机房, 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 历时170余年。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军机处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逐渐演变为清代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其地位远高于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
清朝规定,其它人员不得靠近军机处,皇帝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宫内人路过军机处时,都是快步走过。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设置的目的、职能和地位各是什么
展示: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清代史学家赵翼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点拨: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始终是临时机构,也没有专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可见军机处是清代君主集权的最佳工具。
展示图示:
问题:军机大臣与议政王大臣权力的区别?军机处设立前后皇帝权力有什么变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都不能改变。皇权受限制。
军机处:军机大臣什么都要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利。
皇权不受限制。
得出结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教师: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杰出人物的作用。正如女真族能够兴起与强大,离不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杰出人物的贡献一样,清朝初期也出现了几位杰出的皇帝比如康熙、雍正、乾隆 。三位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好局面,然而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词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另一个著名诗人龚自珍也写诗感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见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为什么呢?
展示
材料一: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材料二: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
材料三: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
问题:这是清朝发生的几起冤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从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量冤案。这就是“文字狱”可以说文字狱自古就有,清朝尤盛。
展示:
材料:据统计:清朝康熙(1661—1722年)时期,先后发生20多起文字狱。雍正皇帝在位(1723—1735年)时间虽短,有案可查的近20起
。乾隆皇帝在位(1735—1795年)时先后发生文字狱100多起。
为什么呢?
简介:清代文字狱泛滥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清武装斗争结束之后,反清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间流传,并与以恢复明朝为目的的反清暴动结合起来,使满族统治不得安宁。
虽然兴起文字狱有特殊原因但是这种残酷的镇压形式必然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展示
材料: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龚自珍
问题: 龚自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他催残了人才,牵制了思想、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
可见: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点拨:一切落后皆源于思想的落后,清朝的君主专制强化皇权的措施,以及文字狱的广泛,都是思想落后造成的,虽然巩固了统治,也为清的危机埋下了祸根。
当历史进入18世纪,西方各国已经先后挣脱封建制度的锁链,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都在迅猛发展。而我们,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仍然顽固地紧闭着与西方交流的大门,而且蛮横地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利用文字狱的极端手段,消除异端,禁锢思想,统制言论,维护封建统治。直接地、人为地造成整个社会的落后,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地位的形成。
展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清朝可以说做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加强思想专制统治

郡县制 开始
焚书坑儒

推恩令 巩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厂卫特务机构 加强
八股取士

军机处 强化
文字狱
教师: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编纂图书 文献。
(2)对全国书籍进行检查,销毁禁书。
教师: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问题: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表现?(看书103第二段正文)
归纳:①官吏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②军风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③官僚机构臃肿,财政危机。
④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教师:清朝内部矛盾重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展示:闭关锁国的含义。
清政府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问题1:清政府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③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问题2:清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实施闭关锁国的?
展示: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
(2)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3)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问题3:清朝闭关锁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展示: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闭关锁国并不是中国五千年来的国策,历史上我们很多朝代都是实行开放的国策,那么当时的开放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朝代
对外政策
结果
唐朝
开放
国力强盛,封建时代鼎盛时期
宋朝
鼓励海外贸易
外贸所得占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
明初
郑和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联系交流
清朝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