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目录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 1
考点一、功和内能关系的理解 2
考点二、热和内能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8
考点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8
二、能量守恒定律 10
考点三、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 16
考点一、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6
考点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和热机 18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22
考点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22
考点二、熵 24
考点三、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25
专题提升 28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
[目标定位] 1.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知道热传递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等效结果.
考点一、功和内能关系的理解
1.内能
(1)微观: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宏观:只依赖于热力学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
(3)状态量.
2.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功是系统内能转化的量度,在绝热过程中:
(1)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增加,即ΔU=U2-U1=W;
(2)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内能减少,即W=ΔU.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内能与机械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且总量保持不变.
例1 如图1所示,活塞将汽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汽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 )
图1
A.E甲不变,E乙减小 B.E甲不变,E乙增大
C.E甲增大,E乙不变 D.E甲增大,E乙减小
答案 D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甲、乙两气室气体都经历绝热过程,内能的改变取决了做功的情况,对甲室内的气体,在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活塞左移,压缩气体,外界对甲室气体做功,其内能应增大,对乙室内的气体,活塞左移,气体膨胀,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就减小,故D选项正确.
借题发挥 (1)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柴油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点火的.
(2)在绝热过程中,末态内能大于初态内能时,ΔU为正,W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末态内能小于初态内能时,ΔU为负,W为负,系统对外界做功.
例2 下列关于系统的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B.分子动理论中引入的系统内能和热力学中引入的系统内能是一致的
C.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D.气体在大气中绝热膨胀时对外做了功,但气体的内能不变
答案 AB
解析 系统的内能是一个只依赖于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所以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A对;正因为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所以分子动理论中引入的内能和热力学中引入的内能是一致的,B对;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C错;气体绝热膨胀时对外界做了功,又因为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所以系统的内能要减小,故D错.
题组一 做功与内能的变化
1.用下述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是( )
A.用锤子打铁时,铁块发热
B.用磨刀石磨刀时,刀发热
C.双手互搓,手发热
D.用天然气烧水
答案 ABC
解析 A、B、C中的过程都是力对系统(铁块、刀、手)做功,内能增加和温度升高的过程.而D中用天然气烧水则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来实现水温升高的.
2.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会发现胎内空气温度升高,这是因为( )
A.胎内气体压强不断增大,而容积不变
B.轮胎从外界吸热
C.外界空气温度本来就高于胎内气体温度
D.打气时,外界不断地对胎内气体做功
答案 D
解析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人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所以温度升高.
3.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绝热的汽缸内,当用活塞压缩气体时,一定增大的物理量有(不计气体分子势能)( )
A.气体体积 B.气体分子密度
C.气体内能 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答案 BCD
解析 绝热过程外力对系统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4.如图1所示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图1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答案 A
解析 因为M、N内被封气体体积减小,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又因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即绝热过程,所以ΔU=W,且ΔU>0,气体内能增加,A正确.
5.如图2所示,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隔开,左侧装有气体,右侧为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至平衡,在此过程中( )
图2
A.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B.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答案 C
解析 气体向真空膨胀,不做功;此为绝热容器,无热传递,Q=0.
6.在下述各种现象中,不是由做功引起系统温度变化的是( )
A.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
B.用铁锤不断锤打铅块,铅块温度会升高
C.在炉火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电视机工作一段时间,其内部元件温度升高
答案 AC
解析 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是热辐射使水的温度升高,在炉火上烧水是热传导和对流使水的温度升高,用铁锤锤打铅块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铅块温度升高,是由于外界做功引起的.电视机工作时,电流通过各元件,电流做功使其温度升高.可见A、C不是由做功引起温度变化的,故选A、C.
7.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答案 D
解析 绝热膨胀过程是指气体膨胀过程未发生热传递,膨胀过程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0.由ΔU=U2-U1=W可知,气体内能减小.由于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忽略,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考点二、热和内能
1.传热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系统在单纯传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ΔU=Q.
2.区分三组概念
(1)内能与热量:内能是状态量,可以说系统具有多少内能而不能说传递多少内能;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系统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传递了多少热量.
(2)热量与温度
热量是系统的内能变化的量度,而温度是系统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的标志.虽然热传递的前提是两个系统之间要有温度差,但是传递的是能量,不是温度.
(3)热量与功
热量和功,都是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都是过程量,一定量的热量与一定量的功相当,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例3 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1比铁块的温度T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
A.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内能的减少量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
B.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减少量不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
C.达到热平衡时,铜块的温度T=
D.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
答案 AD
解析 一个系统在热交换的过程中,如果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直到温度相等,不再发生热交换为止,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所以选项A、D都正确,选项B错误;根据热平衡方程c铜m(T1-T)=c铁m(T-T2),解得T=,由此可知选项C是错误的.
例4 若对物体做1 200 J的功,可使物体温度升高3 ℃,改用传热的方式,使物体温度同样升高3 ℃,那么物体应吸收________ J的热量,如果对该物体做3 000 J的功,物体的温度升高5 ℃,表明该过程中,物体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 J.
答案 1 200 放出 1 000
解析 做功和传热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物体用做功方式使温度升高3 ℃,如用吸热方式,也使温度升高3 ℃应吸收1 200 J的热量.
如对物体做功3 000 J,温度升高5 ℃,而物体温度升高5 ℃,需要的功或热量应为ΔE.
1 200 J=cm×3 ℃,ΔE=cm×5 ℃,所以ΔE=2 000 J.
Q=ΔE-W=-1 000 J,因此物体应放出1 000 J的热量.
题组二 传热与内能的变化
1.下列关于内能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铃薯所含热量高
B.内能越大的物体热量也越多
C.热量自发地从内能大的物体流向内能小的物体
D.热量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流向温度低的物体
答案 D
解析 选项A是一种很常见的说法,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却有不妥,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不能像内能那样蕴含在物体中,选项A错;说法B与说法A存在相同的错误,此外,物体的内能与热量之间,在数量上没有必然联系,选项B错;两物体之间热量的流向只与它们的温度有关,与它们的内能无关,选项C错.
2.在一个完全真空的绝热容器中放入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A.两物体没有接触
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
C.真空容器不能发生热对流
D.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
答案 B
解析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而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是否接触周围的环境(是否真空)无关,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题组三 综合应用
1.如图3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处,A、B两球用同一种材料制成,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明显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同,且两液体温度同时缓慢升高到同一值,两球膨胀后,体积相等,则( )
图3
A.A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B.B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C.两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 A、B两球升高同样的温度,体积变化又相同,则二者内能的变化相同,而B球是处在水银中的,B球膨胀时受到的压力大,对外做功多,因此B球吸收热量较多一些.
2.在外界不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内能增加了5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物体放出了50 J的热量
B.一定是物体吸收了50 J的热量
C.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50 J
D.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答案 BD
解析 在外界不做功的情况下,内能的改变量等于传递的热量,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相等能量的热量,故A错,B对;物体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内能由分子数、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共同决定,所以内能增加了50 J并不一定是分子动能增加了50 J.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不变,这时吸收的50 J热量全部用来增加分子势能.
3.如图4所示的容器中,A、B中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打开阀门前,A中水面比B中水面高,打开阀门后,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最后达到同一高度,在这个过程中( )
图4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答案 D
解析 打开阀门K稳定后,容器A、B中的水面相平,相当于图中画斜线部分的水从A移到B,这部分水的重力势能减少了,即重力对水做了功,同时大气压力对A容器中的水做正功为p0SAhA,对B容器中的水做负功为p0SBhB,因为两部分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大气压力对水做的总功为零.由于容器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交换,而重力对系统做正功,故水的内能增加.
4.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5所示.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体积________.
图5
(2)若只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做1 500 J的功,可使其温度升高5 K.若改成只用热传递的方式,使气体温度同样升高5 K,那么气体吸收________ J的热量.如果对该气体做了2 000 J的功,使其温度升高了5 K,表明在该过程中,气体还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J.
答案 (1)热量 升高 增大 (2)1 500 放出 500
解析 (1)烧瓶和烧瓶内的气体要从热水杯中吸收水的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2)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是等效的.
5.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传递的实质是温度的传递
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
C.热传递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
D.物体内能发生改变,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答案 B
解析 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故A错;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若两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便不再发生热传递,即达到了热平衡,故B对,C错;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会发生变化,但内能变化不一定是热传递引起的,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故D错.
6.对于热量、功和内能,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功、内能三者的物理意义等同
B.热量、功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的量度
C.热量、功、内能的单位不相同
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状态决定的
答案 D
解析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要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或热传递两种途径,这三者的物理意义不同,A错;热量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多少的,而功是量度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多少的,B错;三者单位都是焦耳,C错;热量和功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D正确.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目标定位] 1.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掌握其表达式.2.能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自然界能量的转化、转移问题.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4.知道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考点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1.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1)对ΔU=W+Q的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如果系统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那么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ΔU,即ΔU=Q+W.
(2)对ΔU、Q、W符号的规定
①功W: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系统对外界做功,W<0,即W为负值.
②热量Q:系统吸热为正,Q>0;
系统放热为负,Q<0.
③内能变化:系统内能增加,ΔU>0,即ΔU为正值;
系统内能减少,ΔU<0,即ΔU为负值.
2.判断是否做功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外界对系统做功与否,需看系统的体积是否变化.
(1)若系统体积增大,表明系统对外界做功,W<0;
(2)若系统体积变小,表明外界对系统做功,W>0.
例1 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中,活塞对空气做了2×105 J的功,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了1.5×105 J,这一过程中空气向外界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 5×104 J
解析 选择被压缩的空气为研究对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W+Q.
由题意可知W=2×105 J,ΔU=1.5×105 J,代入上式得
Q=ΔU-W=1.5×105 J-2×105 J=-5×104 J.
负号表示空气向外释放热量,即空气向外界传递的热量为5×104 J.
借题发挥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者是哪个热力学系统.
(2)分别列出物体或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外界对物体或系统所做的功或物体或系统对外所做的功.
(3)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4)特别注意的是物理量的正负号及其物理意义.
题组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关于物体内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热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B.体积膨胀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减少
C.放热的物体,其内能也可能增加
D.绝热压缩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 CD
解析 做功和传热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不能依据一种方式的变化就判断内能的变化.
2.下列过程可能发生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对外做功,同时内能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对外做功,同时内能减少
C.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吸热,内能减少
D.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放热,内能增加
答案 ABD
解析 当物体吸收的热量多于对外做的功时,物体的内能就增加,A正确;当物体吸收的热量少于对外做的功时,物体的内能就减少,B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吸热,则物体的内能必增加,C错误;当物体放出的热量少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D正确.
3.如图1所示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
图1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答案 A
解析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ΔU=800 J+(-200 J)=600 J,ΔU为正表示内能增加了600 J,对气体来说,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势能为零,内能等于所有分子动能的和,内能增加,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温度升高,选项A正确.
4.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 )
A.从外界吸热 B.对外界做负功
C.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D.内能增加
答案 A
解析 胎内气体经历了一个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的过程.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一定从外界吸热.
5.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6×105 J的热量,内能增加了4.2×105 J.
(1)是气体对外界做了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了功?做了多少焦耳的功?
(2)如果气体吸收的热量仍为2.6×105 J不变,但是内能增加了1.6×105 J,计算结果W=-1.0×105 J,是负值,怎样解释这个结果?
(3)在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中,W、Q和ΔU为正值、负值各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根据ΔU=W+Q得W=ΔU-Q,将Q=2.6×105 J,ΔU=4.2×105 J代入式中得:W=1.6×105 J>0,说明外界对气体做了1.6×105 J的功.
(2)如果吸收的热量Q=2.6×105 J,内能增加了1.6×105 J,即ΔU=1.6×105 J,则W=-1.0×105 J,说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3)在公式ΔU=W+Q中,ΔU>0,物体内能增加;ΔU<0,物体内能减少.Q>0,物体吸热;Q<0,物体放热.W>0,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界做功.
6.关于内能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B.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 C
解析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物体内能的变化与做功及热传递两个因素均有关,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因为物体可能同时对外做功,故内能有可能不变或减少,A错;物体对外做功,还有可能吸收热量,内能可能不变或增大,B错,C正确;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D错误.
7.一定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 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1.2×105 J,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W=8×104 J,ΔU=1.2×105 J,Q=4×104 J
B.W=8×104 J,ΔU=-1.2×105 J,Q=-2×105 J
C.W=-8×104 J,ΔU=1.2×105 J,Q=2×104 J
D.W=-8×104 J,ΔU=-1.2×105 J,Q=-4×104 J
答案 B
解析 因为外界对气体做功,W取正值,即W=8×104 J;内能减少,ΔU取负值,即ΔU=-1.2×105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Q=ΔU-W=-1.2×105 J-8×104 J=-2×105 J,B选项正确.
二、能量守恒定律
1.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各种运动形式都有对应的能,如机械运动对应机械能,分子热运动对应内能等.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炉取热”电能转化为内能等.
2.能量守恒定律及意义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相互转化或转移时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意义:一切物理过程都适用,比机械能守恒定律更普遍,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1)不消耗能量而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叫第一类永动机.因为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无一例外地归于失败.
(2)永动机给我们的启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第一类永动机:人们把设想的不消耗能量的机器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4)第一类永动机由于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
例2 如图1所示,直立容器内部被隔板隔开的A、B两部分气体,A的密度小,B的密度大,加热气体,并使两部分气体混合均匀,设此过程中气体吸热为Q,气体内能的增量为ΔU,则( )
图1
A.ΔU=Q B.ΔUC.ΔU>Q D.无法比较
答案 B
解析 因A部分气体密度小,B部分气体密度大,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开始时,气体的重心在中线以下,混合均匀后,气体的重心应在中线上,所以有重力做负功,使气体的重力势能增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吸收的热量Q有一部分增加气体的重力势能,另一部分增加内能.故正确答案为B.
题组二 能量守恒定律
1.一颗子弹以某一水平速度击中了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从中穿出.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弹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木块增加的机械能
B.子弹减少的动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
C.子弹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与木块增加的内能之和
D.子弹减少的动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与子弹和木块增加的内能之和
答案 D
解析 射穿木块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子弹的动能减小,木块获得动能,同时产生热量,且系统产生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系统机械能的损失.A,B项没有考虑到系统增加的内能,C项中应考虑的是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内能.故正确答案为D.
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 )
A.汽车的机械能守恒
B.汽车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C.汽车的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汽车的总能量减少
D.汽车的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汽车的总能量守恒
答案 C
解析 汽车能匀速下滑,一定受阻力作用,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部分内能散发出去,汽车的总能量减少.
3.一物体获得一定初速度后,沿着一粗糙斜面上滑,在上滑过程中,物体和斜面组成的系统( )
A.机械能守恒 B.总能量守恒
C.机械能和内能增加 D.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答案 BD
解析 物体沿斜面上滑的过程中,有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减少,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内能应增加,能的总量不变.
4.如图2所示为冲击摆实验装置,一子弹水平射入沙箱后与沙箱合为一体,共同摆起一定的高度,则下面有关能量的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子弹的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内能
B.子弹的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热能
C.子弹的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动能
D.子弹动能的一部分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内能,另一部分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机械能
答案 D
解析 子弹射入沙箱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一部分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内能,另一部分动能转变成沙箱和子弹的机械能.
5.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
C.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D.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守恒
答案 D
解析 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减小,说明机械能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增加了内能.
考点三、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点是温度和体积.注意三种特殊过程的特点:
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ΔU=0
2.等容过程:体积不变,W=0
3.绝热过程:Q=0
例3 如图2所示,倒悬的导热汽缸中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轻质活塞可无摩擦地上下移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活塞的下面吊着一个重为G的物体,大气压强恒为p0,起初环境的热力学温度为T0时,活塞到汽缸底面的距离为L.当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导致活塞缓慢下降,该过程中活塞下降了0.1L,汽缸中的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求:
图2
(1)汽缸内部气体内能的增量ΔU;
(2)最终的环境温度T.
答案 (1)Q-0.1p0SL+0.1LG (2)1.1T0
解析 (1)密封气体的压强p=p0-
密封气体对外做功W=pS×0.1L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得ΔU=Q-0.1p0SL+0.1LG
(2)该过程是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
解得T=1.1T0
题组三 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
1.如图3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缓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空气一定( )
图3
A.从外界吸热 B.内能增大
C.向外界放热 D.内能减小
答案 C
解析 由于不计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且整个过程缓慢进行,所以可看成温度不变,即气体内能不变,选项B、D均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了功,式中W>0,ΔU=0,所以Q为负,即气体向外放热,故选项A错,C对.正确答案为C.
2.如图4所示,a、b、c、d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四个状态,图中ad平行于横坐标轴,dc平行于纵坐标轴,ab的延长线过原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从状态d到c,气体不吸热也不放热
B.从状态c到b,气体放热
C.从状态a到d,气体对外做功
D.从状态b到a,气体吸热
答案 BCD
解析 从状态d到c,温度不变,理想气体内能不变,但是由于压强减小,所以体积增大,对外做功,还要保持内能不变,一定要吸收热量,故A错;气体从状态c到状态b是一个降压、降温过程,同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而气体的内能还要减小(降温),就一定要伴随放热的过程,故B对;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d是一个等压、升温的过程,同时体积增大,所以气体要对外做功,C正确;气体从状态b到状态a是个等容变化过程,随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体积没有变化,就没有做功,气体内能的增大是因为气体吸热的结果,故D对.
3.如图3所示,两个截面积都为S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H,上端封闭,左边容器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质量为M的活塞.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右边容器内为真空.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此时理想气体的温度增加为原来的1.4倍,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0,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
图3
答案 (Mg+p0S)H
解析 理想气体发生等压变化.设封闭气体压强为p,分析活塞受力有pS=Mg+p0S
设气体初态温度为T,活塞下降的高度为x,系统达到新平衡,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x=H
又因系统绝热,即Q=0
外界对气体做功为W=pSx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所以ΔU=(Mg+p0S)H
题组四 综合应用
4.如图5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先后经过等压、等容和等温过程完成一个循环,A、B、C状态参量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为27 ℃,求:
图5
(1)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TB;
(2)气体从A→B→C状态变化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总热量Q.
答案 (1)600 K(或327℃) (2)2p0V0
解析 (1)A到B的过程是等压变化,有=
代入数据得TB=600 K(或327 ℃)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Q+W
其中W=-2p0V0
解得Q=2p0V0(吸热)
5.如图6所示,导热材料制成的截面积相等、长度均为45 cm的汽缸A、B通过带有阀门的管道连接.初始时阀门关闭,厚度不计的光滑活塞C位于B内左侧,在A内充满压强pA=2.8×105 Pa的理想气体,B内充满压强pB=1.4×105 Pa的理想气体,忽略连接汽缸的管道体积,室温不变,现打开阀门,求:
图6
(1)平衡后活塞向右移动的距离和B中气体的压强;
(2)自打开阀门到平衡,B内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15 cm 2.1×105 Pa (2)放热,理由见解析
解析 (1)活塞向右移动达到稳定后,对A气体,有pALS=p(L+x)S
对B气体,有pBLS=p(L-x)S
得x=15 cm
p=2.1×105 Pa
(2)活塞C向右移动,对B中气体做功,而气体做等温变化,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B内气体放热.
6.如图7是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的气体实验装置,开始时封闭的空气柱长度为22 cm,现用竖直向下的外力F压缩气体,使封闭的空气柱长度为2 cm,人对活塞做功100 J,大气压强为p0=1×105 Pa,不计活塞的重力.问:
图7
(1)若用足够长的时间缓慢压缩,求压缩后气体的压强多大?
(2)若以适当的速度压缩气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为20 J,则气体的内能增加多少?(活塞的横截面积S=1 cm2)
答案 (1)1.1×106 Pa (2)82 J
解析 (1)设压缩后气体的压强为p,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l0=22 cm,l=2 cm,V0=l0S,V=lS,缓慢压缩,气体温度不变
由玻意耳定律得p0V0=pV
解出p=1.1×106 Pa
(2)大气压力对活塞做功W1=p0S(l0-l)=2 J
人做功W2=100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1+W2+Q
Q=-20 J
解得ΔU=82 J
热力学第二定律
[目标定位] 1.通过自然界中客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2.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不同表述,以及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3.了解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知道为什么它不能制成.
考点一、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热传导具有方向性: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结果使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
2.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两种不同的气体可以自发地进入对方,最后成为均匀的混合气体,但这种均匀的混合气体,决不会自发地分开,成为两种不同的气体.
3.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因摩擦而逐渐停止下来,但绝不可能出现物体吸收原来传递出去的热量后,在地面上重新运动起来.
4.气体向真空膨胀具有方向性:气体可自发地向真空容器膨胀,但绝不可能出现气体自发地从容器中流出,容器变为真空.
5.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所有的宏观自发过程都具有单向性,都有一定的方向性,都是一种不可逆过程.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B.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热传递是有方向性的
D.气体向真空中膨胀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答案 ACD
解析 如果是自发地进行,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这并不是说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只是不能自发地进行,在外界条件的帮助下,热量也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A、C对,B错;气体向真空中膨胀的过程也是不可逆,具有方向性的,D对.
借题发挥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使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这个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影响或者帮助,有时我们也能实现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如电冰箱,但这不是自发地进行的,需要消耗电能,其实自然界中所有的热现象都是具有单向性的.
题组一 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关于热传导的方向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B.热量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C.在一定条件下,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答案 AC
解析 在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但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B.一切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都是可能实现的
C.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判断物理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D.一切物理过程都不可能自发地进行
答案 AC
解析 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都是具有方向性的,A对;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不能实现,B错;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能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其逆过程不可能自发地进行,C对,D错.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不仅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可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空调等设备就是利用了热传导的方向性
C.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D.热量能自发地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
答案 D
解析 热传导具有方向性,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进行,故A错;空调等可以将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消耗了电能,故B、C错.
4.下列哪个过程具有方向性( )
A.热传导过程
B.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C.气体的扩散过程
D.气体向真空中的膨胀
答案 ABCD
解析 这四个过程都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它们都是不可逆的,具有方向性.
考点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和热机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理解:克劳修斯表述是按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的.热量可以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不能是自发的,如:冰箱、空调.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理解:开尔文表述是按照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述的.不是不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而对外做功,而是这样做的结果,一定伴随着其他变化或影响.
3.热机的效率η:热机输出的机械功与燃料产生的热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4.第二类永动机:只有单一热源,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的热机叫第二类永动机,它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不能实现.
例2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B.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的热源,能将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是可以实现的
C.制冷系统将冰箱里的热量传给外界较高温度的空气中,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D.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答案 AD
解析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的方向性,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而内能要转化为机械能必须借助外部的帮助,即会引起其他变化,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热传递过程也具有方向性,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是热量要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必然要引起其他变化(外界对系统做功),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借题发挥 (1)一切物理过程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但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不一定均能实现.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键在于“自发性”和“方向性”.
例3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是( )
A.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C.机械能不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答案 D
解析 第二类永动机的设想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
题组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1.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B.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制造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C.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分子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温度升高时,物体中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将增大
答案 B
解析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A错误,B正确;由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可知,C项错误;温度升高时,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即并不是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故D项错误.
2.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一个回路,接触点1插在热水中,接触点2插在冷水中,如图1所示,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这就是温差发电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
图1
A.这一实验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B.在实验过程中,热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
C.在实验过程中,热水的内能全部转化成电能,电能则部分转化成冷水的内能
D.在实验过程中,热水的内能只有部分转化成电能,电能则全部转化成冷水的内能
答案 AB
解析 自然界中的任何自然现象或过程都不违反热力学定律,本实验现象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A正确;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且热传递有方向性,B正确;在实验过程中,热水中的内能除转化为电能外,还升高金属丝的温度,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电能除转化为冷水的内能外,还升高金属丝的温度,电能不能全部转化为冷水的内能,C、D错误.
3.图2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冷凝器时制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B.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是因为其消耗了电能
C.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案 BC
解析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要想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必须借助于其他系统做功,A错误,B正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C正确,D错误.故选B、C.
4.关于空调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制暖空调机工作时,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C.冷暖空调机工作时,热量既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也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D.冷暖空调机工作时,热量只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答案 AD
解析 空调机工作时,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因为这里有外界做功.
5.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能不可能全部变为内能
B.在火力发电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电能
C.热机中,燃气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机械能
D.在热传导中,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电流的能可全部变为内能(由焦耳定律可知),而内能不可能全部变成电流的能,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机械能可全部变为内能,而内能不可能全部变成机械能.在热传导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6.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内能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指出内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这两条定律是相互矛盾的
B.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只是会产生其他影响,故两条定律并不矛盾
C.两条定律都是有关能量的转化规律,它们不但不矛盾,而且没有本质区别
D.其实,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包含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案 B
解析 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具体体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进一步阐明了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时的方向性,二者表述的角度不同,本质不同,相互补充,并不矛盾,故选项C、D错误,选项B正确;内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热量也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但是要引起其他变化,如电冰箱制冷机工作还要消耗电能,故选项A错误.
7.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温度逐渐降低,并达到绝对零度,最终实现热机效率100%
B.热量是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的
C.第二类永动机遵从能量守恒定律,故能制成
D.用活塞压缩汽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功2.0×105 J,同时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1.5×105 J,则空气的内能增加了5×104 J
答案 D
解析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B、C错;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A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D正确.
题组三 综合应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可以完全转化为热量,而热量不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热机必须是具有两个热库,才能实现热功转化
C.热机的效率不可能大于1,但可能等于1
D.热机的效率必定小于1
答案 D
解析 开尔文表述没有排除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但必然要产生其他变化,比如气体等温膨胀,气体内能完全转化为功,但气体体积增大了,A错误;开尔文表述指出,热机不可能只有单一热库,但未必就是两个热库,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热库,B错误;由η=可知,只要Q2≠0,η≠1,如果Q2=0,则低温热库不存在,违背了开尔文表述,故C错误,D正确.
2.如图3所示,一演示用的“永动机”转轮由5根轻杆和转轴构成,轻杆的末端装有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叶片.轻推转轮后,进入热水的叶片因伸展而“划水”,推动转轮转动.离开热水后,叶片形状迅速恢复,转轮因此能较长时间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转轮依靠自身惯性转动,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
B.转轮转动所需能量来自形状记忆合金自身
C.转动的叶片不断搅动热水,水温升高
D.叶片在热水中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在空气中释放的热量
答案 D
解析 轻推转轮后,叶片开始转动,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叶片在热水中吸收的热量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另一部分使叶片在热水中膨胀做功,所以叶片在热水中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在空气中释放的热量,D正确.
3.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答案 ACE
解析 由ΔU=W+Q可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它们具有等效性,故A正确,B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为功,但会产生其他影响,故C正确;热量只是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则D错误;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则E正确.
4.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有两种:
第一种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图4甲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种表述画出的示意图:外界对制冷机做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请你根据第二种表述完成示意图乙.根据你的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示意图如图所示.
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定位] 1.了解有序和无序是相对的.2.知道宏观态与微观态,知道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的数目与无序程度的关系.3.知道熵的概念,了解熵增加原理,知道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4.能利用熵增加原理认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方向性.5.能从熵增加的角度认识当前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考点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1.正确理解宏观态和微观态
1.系统的宏观表现源于组成系统的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
2.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
3.一个“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比较多,就说这个“宏观态”是比较无序的.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①气体向真空的扩散
气体的自由扩散过程是沿着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
B.对任何一件事物,如果规定得越多,限制越多,它的无序性就越大
C.有序性越大,说明它对应的微观态数目就越多
D.有序性越大,说明它对应的微观态数目就越少
答案 AD
例2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能够自动转变为有序运动
B.热传递的自然过程是大量分子从有序运动状态向无序运动状态转化的过程
C.热传递的自然过程是大量分子从无序程度小的运动状态向无序程度大的运动状态转化的过程
D.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答案 CD
解析 分子热运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系统的一个宏观过程包含着大量的微观状态,这是一个无序的运动,根据熵增加原理,热运动的结果只能使分子热运动更加无序,而不是变成了有序,热传递的自然过程从微观上讲就是大量分子从无序程度小的运动状态向无序程度大的运动状态转化的过程,故选C、D.
借题发挥 解此类题目要理解好有序和无序,确定某种规则,符合这个规则的就是有序的,不符合确定的规则和要求的分布是无序的.
无序意味着各处都一样、平均、没有差别;而有序则相反,是按照某种规则排列的,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
题组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1.已知一个系统的两个宏观态甲、乙,及对应微观态的个数分别为较少、较多,则下列关于对两个宏观态的描述及过程自发的可能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比较有序,乙比较无序,甲→乙
B.甲比较无序,乙比较有序,甲→乙
C.甲比较有序,乙比较无序,乙→甲
D.甲比较无序,乙比较有序,乙→甲
答案 A
解析 一个宏观态对应微观态的多少标志了宏观态的无序程度,从中还可以推知系统自发的方向,微观态数目越多,表示越无序,一切自然过程总沿着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A对,B、C、D错.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B.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大量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
C.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可逆的
D.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是沿着大量分子热运动有序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
答案 AB
3.用隔板将一绝热容器隔成A和B两部分,A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B为真空(如图1甲所示),现把隔板抽去,A中的气体自动充满整个容器(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称为气体的自由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自由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只做定向运动
B.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压强不变
C.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温度不变
D.容器中的气体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全部自动回到A部分
答案 C
解析 由分子动理论知,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A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知,气体膨胀前后内能不变,又因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气体的温度不变,故选项C正确;由=常量,所以气体压强变小,故选项B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真空中气体膨胀具有方向性,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容器中的气体不能自发地全部回到容器的A部分,故选项D错误.
4.对“覆水难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盛在盆中的水是一种宏观态,因盆的因素,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较少,较为有序
B.盛在盆中的水是一种宏观态,因盆的因素,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较多,较为无序
C.泼出的水是一种宏观态,因不受器具的限制,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较多,较为无序
D.泼出的水是一种宏观态,因不受器具的限制,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较少,较为有序
答案 AC
5.下列关于气体在真空中的扩散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分子数越小,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
B.气体分子数越大,扩散到真空中的分子全部回到原状态的可能性越大
C.扩散到真空容器中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分布越均匀,其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数目越大
D.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时,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答案 ACD
解析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方向进行”和熵的概念可知,A、C、D正确.
考点二、熵
1.熵的概念
物理学中用字母Ω表示一个宏观状态所对应的微观状态的数目,用字母S表示熵,则S=kln_Ω,式中k叫做玻耳兹曼常量.
2.熵增加原理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这就是熵增加原理,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①熵较大的宏观状态就是无序性较大的宏观状态,在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即向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
②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一个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而熵值较大代表着较为无序,所以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向无序度更大的方向发展.
例3 下列关于熵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熵越大,系统的无序度越大
B.对于一个不可逆绝热过程,其熵总不会减小
C.气体向真空扩散时,熵值减小
D.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是因为通向无序的渠道要比通向有序的渠道多得多
答案 ABD
解析 熵是系统内分子运动无序性的量度,熵越大,其无序度越大,选项A正确;一个不可逆绝热过程,其宏观状态对应微观态数目增大,其熵会增加,不会减小,选项B正确;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无序度增大,熵值增大,选项C错误;自然过程中,无序程度较大的宏观态出现的概率大,因而通向无序的渠道多,选项D正确.
题组二 熵增加原理
1.下列关于晶体熔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则无序程度不变
B.晶体熔化时,由分子的平衡位置在空间较为规则排列,变为分子的平衡位置较为无序排列,则无序度增大
C.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熵将保持不变
D.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熵将增加
答案 BD
解析 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分子的平衡位置由较有规则变为无规则,无序度增大,熵将增加,故B、D对.
2.关于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熵值越大,意味着系统越“混乱”和“分散”,无序程度越高
B.熵值越小,意味着系统越“混乱”和“分散”,无序程度越高
C.熵值越大,意味着系统越“整齐”和“集中”,也就是越有序
D.熵值越小,意味着系统越“整齐”和“集中”,也就是越有序
答案 AD
3.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红墨水会逐渐扩散到整杯水中,呈均匀分布状态,试说明这个过程中熵的变化情况.
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熵增加.扩散前,红墨水和清水区分分明,较有序;后来,整杯水的颜色变得均匀后,打破了原来的有序分布,无序程度增大.因此,扩散后系统的熵增加.
2.关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的总熵只能增大,不可能减小
B.系统的总熵可能增大,可能不变,还可能减小
C.系统逐渐从比较有序的状态向更无序的状态发展
D.系统逐渐从比较无序的状态向更加有序的状态发展
答案 AC
解析 在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其系统的总熵总是增加的,它不可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根据熵增加原理,该系统只能是从比较有序的状态向更无序的状态发展,故C正确,D错误.
考点三、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1.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
①能量在数量上虽然守恒,但其转移和转化却具有方向性.能量耗散虽然不会使能的总量减少,却会使能量的品质降低,所以需节约能源.
②有序性较高的能量转化为无序性更大的能量过程中存在能量耗散.在其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品质降低.
2.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对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所以我们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它们的特点是:污染少、可再生、资源丰富.
例4 下列对能量耗散理解正确的是( )
A.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不断减少
B.能量耗散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但可以凭空消失
D.能量耗散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答案 BD
解析 在发生能量转化的宏观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量最终转化为流散到周围环境的内能,无法再回收利用,这种现象叫能量耗散.能量耗散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宇宙中的能量既没有减少,也没有消失,它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故A、C错,B、D对.
题组三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下面关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能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C.大量消耗常规能源会使环境恶化,故提倡开发利用新能源
D.核能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比燃烧石油、煤炭大
答案 BC
解析 尽管能量守恒,但耗散的内能无法重新收集利用,所以能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常规能源,A错,B对;常规能源的利用比核能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大,C对,D错.
2.关于能源的开发和节约,你认为下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
A.常规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如石油之类,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枯竭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
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同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D.通过核聚变和平利用核能是目前开发新能源的一种新途径
答案 B
解析 能量虽然守恒,但能量的耗散导致能量的品质降低及不可再利用,也往往对环境产生破坏,从而应开发新型的清洁型的能源,故B选项错.
3.作为新能源,从环保角度来看,氢气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在自然界里存在氢气
B.氢气轻,便于携带
C.燃烧氢气无污染
D.氢气燃烧发热量高
答案 C
4.为了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禁止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
B.开发利用核能、太阳能
C.将汽车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
D.植树造林
答案 BD
解析 能源与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在目前能源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还不能禁止使用常规能源,A、C错,B正确;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把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转化为生物的能量储存起来,又能吸收大气中的CO2,释放出O2,D正确.
5.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B.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
C.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
D.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
答案 ACD
解析 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A正确;该技术使煤得以良好利用又环保,C、D正确,故选A、C、D.
6.CO2气体有个“怪脾气”,它几乎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温度因受太阳辐射而上升;另外,它还有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热辐射的作用,阻碍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排放,使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一样.因此,大气中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已导致气温的逐步上升,使全球气候变暖.
(1)这种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气体产生的效应称为( )
A.光热效应 B.光电效应
C.光气效应 D.温室效应
(2)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植物和生物物种灭绝
B.大量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燃烧
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自然因素破坏了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答案 (1)D (2)B
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能量耗散( )
A.利用水流能发电变成电能
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转化为光能
C.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火炉把房子烤暖
答案 D
解析 能量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现象,能够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的不能称为能量耗散.本题中的电能、光能都可以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如用光作为能源的手表等,只有当用电灯照明时的光能被墙壁吸收之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才无法重新吸收并加以利用,但本题没有告诉光能用来做什么,故不能算能量耗散,只有火炉把房子烤暖后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并流散在周围的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才是能量耗散.故正确答案为D.
8.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
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
C.“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熔化
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化
答案 BC
解析 “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熔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等,故正确答案为B、C.
专题提升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公式:ΔU=Q+W.
2.注意各物理量符号和理想气体的特点
(1)各物理量符合的意义.
物理量 ΔU W Q
大于零 物体的内能增加 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吸热
小于零 物体的内能减少 物体对外界做功 物体放热
等于零 物体内能不变 物体对外界(或外界对物体)不做功 物体与外界绝热
(2)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①只有绝热过程Q=0,ΔU=W,用做功可判断内能的变化.
②只有在气体体积不变时,W=0,ΔU=Q,用吸热、放热情况可判断内能的变化.
③若物体内能不变,即ΔU=0,W和Q不一定等于零,而是W+Q=0,功和热量符号相反.大小相等,因此判断内能变化问题一定要全面考虑.
④对于气体,做功W的正负一般要看气体体积变化,气体体积缩小,W>0;气体体积增大,W<0.
典型例题1 (2016·上海高二检测)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若气体的温度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C.若气体温度升高1 K,其等容过程所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D.在完全失重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为零
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解析】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则温度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A正确;由=C知,气体的温度不断升高,压强不一定增大,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Q+W,气体温度升高1 K,ΔU相同,等容过程W=0,等压过程,体积增大,则W<0,故等容过程所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C正确;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与是否失重无关,D错误;温度升高,理想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E正确.
【答案】 ACE
典型例题2 在如图10 1所示的坐标系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先后发生以下两种状态变化过程:第一种变化是从状态A到状态B,外界对该气体做功为6 J;第二种变化是从状态A到状态C,该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9 J.图线AC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B、C两状态的温度相同,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为零.求:
(1)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该气体对外界做的功W1和其内能的增量ΔU1;
(2)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该气体内能的增量ΔU2及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2.
【解析】 (1)由题意知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气体发生等容变化
该气体对外界做的功W1=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1=W1+Q1
内能的增量ΔU1=Q1=9 J.
(2)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体积减小,温度升高
该气体内能的增量ΔU2=ΔU1=9 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2=W2+Q2
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2=ΔU2-W2=3 J.
【答案】 (1)0 9 J (2)9 J 3 J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现形式
(1)热传递具有方向性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进行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发地将热量传给高温物体.要实现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热量,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来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2)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
两种不同的气体可以自发地进入对方,最后成为均匀的混合气体,但这种均匀的混合气体,绝不会自发地分开,成为两种不同的气体.
(3)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因摩擦而逐渐停下来,但绝不可能出现物体吸收原来传递出去的热量后,在地面上重新运动起来.
(4)气体向真空膨胀具有方向性
气体可自发地向真空容器膨胀,但绝不可能出现气体自发地再从容器中流回,使容器变为真空.
2.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涵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时,要注意理解其本质,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凡是对这种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本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很多,这些不同形式的表述都是等价的.
典型例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因此不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
B.空调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比室内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要多
C.自发的热传导是不可逆的
D.不可能通过给物体加热而使它运动起来,因为这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E.气体向真空膨胀具有方向性
【解析】 有外界的帮助和影响,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空调消耗的电能必大于室内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A错误、B正确;不可能通过给物体加热而使它运动起来,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D错误.C正确;气体可自发地向真空容器膨胀,E正确.【答案】 BCE
典型例题4地球上有很多的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18吨,如果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 ℃,将要放出5.8×1023焦耳的热量,有人曾设想利用海水放出的热量使它完全变成机械能来解决能源危机,但这种机器是不能制成的,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能不能转化成机械能
B.内能转化成机械能不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
C.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完全转化成机械能的机械不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
D.机械能可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它变化
E.上述原因都不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内能可以转化成机械能,如热机,A错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B错误;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C、D正确.
【答案】 ABE
1.(2016·全国甲卷节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 T图象如图10 2所示,其中对角线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
C.在过程cd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在过程d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E.在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解析】 由ac的延长线过原点O知,直线Oca为一条等容线,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选项A正确;理想气体的内能由其温度决定,故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在状态c时的内能,选项B正确;过程cd是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对外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选项C错误;过程da气体内能增大,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选项D错误;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C,即paVa=CTa,pbVb=CTb,pcVc=CTc,pdVd=CTd.设过程bc中压强为p0=pb=pc,过程da中压强为p′0=pd=pa.由外界对气体做功W=p·ΔV知,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bc=p0(Vb-Vc)=C(Tb-Tc),过程da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Wda=p′0(Va-Vd)=C(Ta-Td),Ta=Tb,Tc=Td,故Wbc=Wda,选项E正确(此选项也可用排除法直接判断更快捷).
【答案】 ABE
2.(2013·全国卷Ⅱ)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解析】 气体分子在空间可自由移动,因此气体体积应是气体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选项A正确;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气体压强的大小等于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与失、超重无关,选项C错误;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可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D错误;气体等压膨胀,由=可知温度一定升高,选项E正确.
【答案】 ABE
3.(2014·重庆高考改编)重庆出租车常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加气站储气罐中天然气的温度随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若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则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内能增大
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C.压强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D.对外做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E.气体对外不做功,外界对气体也不做功
【解析】 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温度升高,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内能增大,压强变大.因气体体积不变,故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气体对外界也不做功,B、E正确.
【答案】 ABE
4.(2014·山东高考改编)如图10 3,内壁光滑、导热良好的气缸中用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关于缸内气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增加
B.对外做功
C.压强不变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解析】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压强不变,缸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对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力,内能仅由物质的量和温度决定,温度升高,气体的内能增加,正确选项为A、B、C.
【答案】 ABC
5.(2012·全国卷)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学定律,主要考查考生对热力学定律中内能变化、做功关系及热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选项A,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或热传递进行,故A正确;选项B,对某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B错误;选项C,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将其全部变为功,C正确;选项D,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D错误;选项E,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E正确.
【答案】 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