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相互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相互作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2-19 23: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2010学业水平测试相互作用 运动规律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物体可以只受到力的作用而不对其他物体施加力
C.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同时受到几个施力物体的作用
D.一个施力物体可以同时对几个受力物体发生作用( CD )(2007 T5)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B )练习: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2008 T5)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休的运动方向相同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D )练习:三、形变与弹力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例如:a对b的弹力是由于a形变而引起1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3.弹力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4.弹力的方向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5.弹力的大小:(1)与物体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需结合运动状态来计算; (2)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 F=kx三、形变与弹力4.在图所示各情况中,物体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B )5.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B.物体的重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
C.桌面由于形变而对物体产生了支持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使物体产生形变( CD )练习:6.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拉伸的方向
D.杆对物体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 AB )练习:(2007 T6)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弹力作用
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物体的接触面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平行于物体的接触面( C )练习: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大小: 滑动摩擦力Ff=μFN;其中FN是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 ,无单位. 说明:⑴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⑵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7. 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α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受力分析如图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α-G, 因此有:f =μ(Fsinα-G)如刚好匀速,则满足什么条件?练习:8.如图所示,在μ=0.2的粗糙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以一定速度V向右运动,同时还有一水平向左、大小为 10 N的力 F作用于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水平向 .
( g取10 m/s2)20左9.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只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 BD练习:3.静摩擦力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μN(2)静摩擦力是一种被动力,与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有关.求解静摩擦力的方法是用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即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 0<f≤fm四、摩擦力 10.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有静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B.两物体间有静摩擦力,就一定是静止的
C.两物体间有弹力且静止,就一定有静摩擦力
D.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就一定有静摩擦力( A )11.如图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A轮上M点和B轮上N点的切线均为竖直方向.则对此两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M点向上,N点向上
B.M点向上,N点向下,
C.M点向下,N点向上
D.M点向下,N点向下( D )练习:12.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 Fl=10 N,F2=2 N和静摩擦力,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 N,方向向左 B、 6 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D 练习: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B) 1.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2.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际上是一种等效替代. 3.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13.图所示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力F1、F2的合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14.把竖直向下的18 N的力分解成两个力,使其中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24 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是 N.30练习:4.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共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与它们的夹角(θ)有关;θ越大,合力越小;θ越小,合力越大.F1与F2同向时合力最大;F1与F2反向时合力最小,
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②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分力.③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B)16.将一个大小为F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F1的方向跟F成600角,当另一个分力F2有最小值时,F1的
大小为 ,F2的大小为 。15.4N、7N、9N三个共点力,最大合力为 ,最小合力是 . 20N0N练习:17.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 18.如图所示,a、b、c三根绳子完全相同,其中b绳水平,C绳下挂一个物体,若使物体加重,则这三根绳中最先断的是
A. a绳 B.b绳 C.C绳 D.无法确定A练习:19.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N及细绳的拉力F大小变化情况是
A.N变大,F变大 B. N变小,F变大
C.N不变,F变小 D. N变大,F变小 C 六、牛顿第一定律 1.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人们的直觉经验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2)伽俐略通过实验指出,没有使物体改变速度的力,物体就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3)伽俐略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把可靠的事实和严密的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方法,是物理研究的正确方向. (1)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2)物理意义: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指出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六、牛顿第一定律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C.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了外力作用
D.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保持不变 ( C D )练习七、惯 性1.物体具有 的性质叫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 ,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 .惯性是物体 属性,是 被克服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惯性固有的不能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惯性小.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物体受惯性惯性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具有的性质
B.惯性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具有的性质
C.惯性是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具有的性质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D 22.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物体的质量很小而惯性很大;
B.物体的速度很大而惯性很小
C.物体的体积很小而惯性很大;
D.物体所受外力很大而惯性很小 A 练习八 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同时性;相等性;反向性;同性质。课堂练习 23.传动皮带把物体从低处送到高处的过程中,物体与皮带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数共有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D.四对B24.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C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的特点,极易混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将它们加以区别:3、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相同的物体上性质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一个力的平衡力有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只有一个,对各物体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求合力 25.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悬于天花板上,如图,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C.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D.弹簧对B的拉力和B的重力D26.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B.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C.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同时产生的
D.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不同性质的力C力学单位制 27.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量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的是
A. N、kg、m/s2 B.m/s、kg、s
C.m、kg、s D.s、N、kg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