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做功了吗

文档属性

名称 9.3 做功了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2-20 0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做功了吗
教学目标
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会联系实际情况判断物体做功。
2 知道机械供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 会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怎样计算功
教学难点: 怎样计算功
教具 :滑轮 、钩码、细绳、鸡蛋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早期,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 ,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人们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发现,拉力F是物重G的一半,拉力上升的距离s是重物上升高度h的2倍。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正好等于物重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2、 新课教学
1 什么叫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师:根据机械功的定义,思考力对一个物体做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生:一是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分析课本图9-22的事例
教师分析
反馈练习:足球场上,队员将足球踢出后,足球沿地面运动了一段距离,在这段过程中,队员对足球 ——-。(填“做了功”或“没做功”)
提示:从力对物体的两个必要因素考虑。
师:哪些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呢?
生:物体没有受力,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或物体受力,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处于静止,这些情况都没有做功,如课本图9-22第三图。
师:如果物理受到得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相互垂直时,这个力也不对物体做功。例如人提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走路,手的拉力就不对水桶做功,再如吊车吊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时,绳的拉力也不对重物做功。
提问:
(1)甲同学将两块相同的砖从一楼搬到二楼,乙同学将一块相同的砖从一楼搬到二楼,谁做的功多?
(2)甲同学将10N的物体 一楼搬到三楼,乙同学将10N的物体从一楼搬到四楼,谁做的功多?
师: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若功用字母W表示,力用字母F表示,距离用字母S表示,则W=FS。
师:国际单位中,;力和距离的单位是什么?
生:牛顿(N)和米(m).
师:那么功的单位就是牛·米(N·m),物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1J=1N·m 。那么1J大约是多大呢?
生: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
典型示例:某人提一桶水,沿水平路
面从A走到B,再沿斜坡BC将水提到
C处,已知一桶水重为30N,AB之间距
离为5m,BC段为10m,CD段为6m,
BD段为8m,问:此人从A到C做的功
是多少?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一定的距离。
解:从A到B,人没有做功。因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段距离,故未做功;从B到C,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CD。故W=FS=30N×6m=180J。
(此题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让学生汇报,你会发现答案是不同的,从而发现学生的错误,然后再纠正,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本节课小结
1 功的概念
2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 功的计算公式:W=FS
课堂反馈
1 木工用100N的力拉锯,锯条移动的距离是50cm,每拉一锯,锯条深入3mm,要把30cm厚的木材锯段,他需要做多少功?
(答案:5000J)
2 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做爬杆运动。当他爬到离地面3.2m的高度时,约做多少功?(g取10N/Kg)
(答案:1600J)
巩固练习
作业 2、3、4
板书设计
1 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3 功的计算公式 W=FS
4 功的单位 焦(J) 1J=1N·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