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课文导入春晓的作者孟浩然特别喜欢写山水、写风景,《春晓》写的是春天的花鸟,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写的是傍晚江面上的景色。有一次,在孟浩然41岁的时候,他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外地流浪,经过建德江的时候,天色已晚,他停下了船,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乡。于是,他的心情很不好,拿起笔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宿建德江》。感悟背景《宿建德江》是一首书写旅途之思的诗。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公元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漫游吴越。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
2.互相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的意境;
3.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借景抒发忧愁的情感。字词积累宿 渚 暮作者资料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课文讲解教师范读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课文讲解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走进注释
【明确】
移舟:漂浮的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客:指作者自己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近:亲近。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移舟泊烟渚,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
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野旷天低树,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江清月近人。
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1)移舟泊烟渚,可以感悟到什么?
【明确】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
“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2)日暮客愁新,可以感悟到什么?
【明确】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3)野旷天低树,可以感悟到什么?
【明确】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4)江清月近人可以感悟到什么?
【明确】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课文讲解精读诗句感悟诗意(5)感悟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明确】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表现了诗人的旅愁。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课文讲解划分节奏品悟感情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课文讲解再读古诗品悟感情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明确】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 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愁之情。课堂练习
1、多音字组词
宿
sù( )
xiǔ(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住宿一宿课堂小结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古诗。
2、把《宿建德江》改写成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