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课程内容1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2科举考试的变化3经济的发展4新课情境导入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
元朝,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
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
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
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
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
什么变化?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1.元末农民起义
原因及过程。
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一、明朝的建立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时间:
建立者:
朝代:
都城:一、明朝的建立明太祖老年像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明朝
应天(南京)2.强化皇权的目的
措施: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强化皇权的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吸取元朝灭亡教训,巩固统治)为了巩固统治 1.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2.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3.官制改革——政治方面 在地方
①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
②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分封诸王的目的)。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站跪以史为鉴 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lǐ )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并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
从此,相权被彻底剥夺,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君主专制。3.官制改革——政治方面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3.官制改革——军事方面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相关史事锦衣卫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 为监视官民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职能: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5.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子子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①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②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③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2.答题格式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3.“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明朝科考图四、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概况)
1.农业的发展表现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玉米 甘薯 马铃薯
向日葵花生辣椒西红柿四、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景德镇青花瓷明嘉靖青花花
鸟纹梅瓶 明缂丝仇英水
阁鸣琴图局部 明缂丝宜春
帖子嵗朝图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微商故里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观点:《四书集注》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答题格式:八股文经济的
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基础巩固
AD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CB5.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6.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 B.西厂?????C.锦衣卫????D.内阁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AACD填空题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______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__________负责。丞相制度皇帝课后活动: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答: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事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