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影视剧照 仅供参考
第五课
从“安史之乱”
到五代十国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忆昔
唐·杜甫
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755--763年,由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战争。
1、概念
品读唐朝诗人杜甫的《忆昔》《无家别》两首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忆 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安史之乱
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称节度使,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兼管营田、民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
节度使?
材料一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材料二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1、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呢?
请观察“安史之乱”前节度使的分布情况,唐玄宗后期,军事力量有何特点?
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之势
安史之乱
从史料中,你能分析出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什么问题?
材料一: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②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一、安史之乱
2、原因
③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②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材料一:北方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由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
二、黄巢起义
1、背景:
2、经过:(略)
3、结果: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人民赋役繁重;无以为生;连年灾荒
朱温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三、唐朝灭亡(907年)
朱温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
唐朝至此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的根源在?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北方
南方
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以史为鉴: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