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契丹(辽)北宋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
时间:
定都:赵匡胤(宋太祖)960年开封(东京)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思考:五代建立者的简历有何共性?如果你是北宋统治者,会如何防止这种局面再次出现?阅读课文思考: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军事上:在中央:在地方: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税收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兵收了权分了财也收了皇权大大加强了北宋中央集权官制?唐朝与北宋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相似措施有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改革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B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归田录》欧阳修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通判,是宋朝新设立的一个官职,也叫监州,是朝廷派来监督知州的。因为通判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一、保全柴氏子孙;
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三、不加农田之赋。宋太祖的
“政治遗嘱”这三条“遗训”,被王夫之誉为“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不谓之盛德也不能”。重文轻武政策据统计,咸平元年(998)至靖康元年(1126)朝中显要官僚,武人出身仅占官僚总数百分之四点五,而科举出身者则占总数百分之三十九点九。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地位和待遇降低,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B宋朝范仲淹、李纲、岳飞、宗泽、文天祥、陆秀夫等皆科举出身。而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的黄金时代。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 宋 汪洙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并称宋朝四大书院。材料: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请你谈一谈该如何评价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