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9.2 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案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2-26 10: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
9.2探究浮力的大小
作者姓名:王超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石桥中学
[课题] 9.2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个段标进行探究,即“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和“怎样测算浮力大小”,这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探究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探究的是定性关系,后者探究的是定量关系。教学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研究的方法是实验,要求误差尽可能的小,实验的可见度、可信度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进而知道改变哪些因素能达到改变浮力大小的目的;得出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的实验过程,使他们能区分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知道它们的作用,以及认识这一规律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对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引导他们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实验过程,在合作与探究中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自主探究实验的综合课堂模式法。
[教学准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铁块、水槽、小烧杯、溢水杯、水、细线、盐等。
设计课件:将课本P25图11-9画面做成动态画面,分别突出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突破思维难点。展示活动相关内容及其他,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师生活动 说明
一、新课引入 首先出示一组画面(对课本P25图11-9画面进行动态加工,突出影响浮力的因素)请学生观察。师引入课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那么浮力大小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浮力大小又怎样测算呢?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板书课题]:11.2 探究浮力的大小 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突破后面的猜想难点。
二、新课教学
[板书]: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件出示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目的:了解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细线、水槽(增加实验可见度)、水、盐。活动过程:学生分组互相讨论,进行猜想。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猜想,大家交流。[板书学生猜想]同一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1)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2)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3)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师生共同评价,并加以鼓励。
实验设计:①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将铁块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如课本P26图11-10,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从而比较浮力大小;②再将铁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浓盐水中,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从而比较铁块在水和浓盐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根据F浮 = G – F’,G不变,F’变小,F浮变大。(请同学们填空P26)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分工,进行小组实验。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板书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片,思考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生答:因为游泳者潜入水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比在水面游泳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所以潜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
师引导提问:从活动1我们知道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活动浮力大小与这两个量的定量关系,即怎样测算浮力的大小?
[板书]:2.怎样测算浮力的大小?(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 浮力究竟有多大
活动过程: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溢水杯、小烧杯、水。参照课本P27图11-11所示实验过程进行探究,自己设计出实验表格,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被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的关系。小组自主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的重G,小空烧杯的重G杯;②溢水杯装满水,小空烧杯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下面,再将铁块缓慢地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记下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根据F浮 = G - F’求出F浮;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空烧杯和排出水的总重 G杯+排出水,G排 = G杯+排出水- G杯;④比较F浮和G排,得出其关系。根据学生讨论总结结论。
[板书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它对于气体同样适用。
课件出示课堂练习:一只轮船在江面行驶,轮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03m3,试求这只轮船所受的浮力是多大?(g取10N/kg)学生互相交流,上黑板写出解答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以上练习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m排g=ρ液g v排。课件出示“关于中国舟山金塘海峡悬浮隧道桥”和“王冠之谜和阿基米德原理”。学生阅读。 让学生明确实验相关要素,以便有的放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情况。学生适当讨论,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过渡,承上启下。多做几组实验,增强可信度。用例题引出阿基米德公式,让学生去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
三、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参与了哪些探究实验?获取了那些知识?我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自我总结
四、自我评价与作业 必做作业:课本P29第1-4题。选做作业: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及时巩固堂堂清,做到分层教学。
[教学评价]
本节课围绕两个重要实验进行教学,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在教师引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维感官,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小组实验,积极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层层深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1
活动2
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