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教者 郭春晖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像能力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引导探究法、实验分析法等。
实验器材:海棉、金属块、小金属块、小桌。
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
活动1:引导质疑 1、什么是压力?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3、画出压力示意图4、通过展现在不同环境下压力效果不同的实例,来加深同学们对“压力效果”这一概念的树立。 1、激趣;2、导疑。
活动2:猜想 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针对以上感受到和看到的现象中所存在的疑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力求说明这样猜想的理由或依据?2、教师统计、分类。 承前启后,发散思维。
活动3:设计实验 1、参考桌面的器材,自己思考、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时也思考别人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是一个方案,也可以是几个方案,力所能及。2、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师生作简单的分析和统计,并给予肯定。 独立思考、积极创新。
活动4:进行实验 根据设计进行实验,教师强调注意事项:1、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2、要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3、及时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新发现的问题或所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实验的经验。 1、不畏困难、 愈挫愈勇、 严谨求是;2、学会倾听明辨是非。
活动5:分析论证 思考、讨论、回答:1、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2、压强:物理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有符号p表示;3、公式:4、单位:F(牛);S(米2);p(牛/米2)专门的名称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去伪存真;崇尚科学。
活动6:评估、交流、应用 一、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评估1、看图回答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2、我国北方寒冷冬季的一天早晨,一个小孩在河边玩耍,这时他发现河面上结了一层冰,他就试着走了几步,觉得很好玩,因为平常是不可能走到河中去的,他非常想走到河的对岸去看看,可没想到只走了五六米远, “咯嚓”一声,小孩压破薄冰,落入水中。此时一个骑车的青年见此情景立即将自行车往马路边一丢,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河边…请问他该如何救人? 二、“压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评估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①F一定,减小S,增大p;②S一定,增大F,增在p;③同时增大F,减小S,增大p。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①F一定,增大S,减小p;②S一定,减小F,减小p;③同时减小F,增大S,减小p。 学以致用、 从理到物、从物到理。
活动7:巩固加深 1、观察生活中现象各写两个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增大压强的有:① ;② ;减小压强的有:① ;② 。2、第146页第1、2、3、4、5题。 观察生活、 应用科学。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