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邓稼先》杨振宁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精读文段,体会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格魅力。
3.资料助读,全面地感受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写作背景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积累文学常识——传记
是一种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的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做“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活动一:背景铺垫,了解时代背景朗读第二节,感知人物生平
1964年10月16日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欧洲餐馆里的中国服务生再也不向外国人下跪;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说话有了分量;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华民族有了铁的脊梁!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分角色读第一小节
《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世界意义》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活动二:丰厚积累,感知人物品质默读课文,认识中国“奇丈夫”
要求:勾画文中的四字短语以及让你感动的语句。
格式“人物品质+人物示例”
示范
奇在他一心为国,功勋卓越, 在中国最动荡的年代里,在条件极艰苦的情况下,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奋战28年,将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词语记诵(标在文中)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截然不同 :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小结奇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奇在“功勋卓越却忠厚平实、从不骄人”
奇在“组织性强”
奇在“身先士卒、艰苦奋斗”
奇在“报国热血、至死不渝”
···········
齐读第六小结活动三:资料选读,感悟人物精神 “奇丈夫”之思
这是一个功勋卓著的人
这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这是一个热血殷红、以身许国的人
这是一个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人
这是一个有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这是一个永垂不朽的人······要求:任选一个话题,勾画文章和资料中能佐证你话题的具体示例词句,组合语言,写下你的感悟500字
资料铺垫:1.“两弹元勋”邓稼先传奇人生:埋名戈壁28年
2.“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奖金:原子弹奖10元 氢弹奖10元
3.至今热血犹殷红——谨以此文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逝世20周年
4.杨振宁眼中的邓稼先:一个有中国农民个性的人写作初衷:
1、为了缅怀好友。
2、凸现邓稼先光芒四射的精神境界。
3、对邓稼先身上的精神、品质以及科学贡献进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