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老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老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08 19: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老 王杨绛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学习目标】【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1、明确目标: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
2、自学教材: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3、把握基础: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老王》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导学案填空题。
4、理解内容:结合导学案浏览课文,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在线测学:
独立在平台完成“《老王》必做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完成“《老王》选做自测题”。
2、质疑思学:
将你在本次课程学习中的困惑与建议如实写下来,小组整理汇总后拍照上传至活动“《老王》自学反馈”,并在课后进行组内交流。
【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环节三】自展提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学情反馈
小组根据本组成员自学反馈结果,组内交流讨论,解决共性问题,疑问反馈老师。
(1)课本重点生字词惶恐( ) 荒僻( ) 塌败( )
取缔( ) 凑合( ) 伛偻( )
眼翳( ) 骷髅( ) 强笑( )
滞笨( ) 愧怍( )
zhìyìkū lóuhuánɡzuò yǔ lǚpì tādì còuqiǎng (2)文学常识杨绛,1911年生,原名 。 。著名学者 的夫人。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 ,长篇小说 等,译有 等。
杨季康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钱钟书《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洗澡》《堂吉诃德》(3)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4)理解内容1)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有困难的同桌讨论解决。)
老王蹬三轮车的单干户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2)由调查表的结果看,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自学指导:根据上题的表格完成问题。)
明确:
(1)弯腰曲背,瞎眼残年,饱受身体病痛之苦;
(2)住房塌败,以蹬三轮为生,饱受生活贫困之苦;
(3)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饱受精神孤郁之苦。
3)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自学指导:结合课文来进行归纳。先自行归纳,再在组内交流讨论。)
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2、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学法指导:采用小组讨论完成问题。)
老王送冰的往事热心送钱锺书先生看病“文革”中生计愈加困难老实厚道善良仁义孤独贫穷(2)除了简述了几个片段回忆外,文中还记叙了一个重点回忆,请说说重点回忆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重点回忆了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3)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品质?
明确:①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
②“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送他大瓶的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
③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我”关心老王
作者的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4)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明确: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人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有想到这点。
(“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明确:“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示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我”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婉转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环节四】自评巩固——自主测评,反思矫正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
(1)他可高大了。
明确:“可”是儿童口吻,表强调,表达了杨绛对钱钟书高深学问的钦佩和自豪。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明确:“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取喻于猎狗嗅觉的灵敏,(或借助于比喻)传神地表现出钱媛审稿的认真和敏锐。2、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 “实在很佩服”,第四段到第六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明确:
④为人刚正——⑤审稿认真——⑥学问高深
3、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十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
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因亲人离世内心漂泊无依的悲伤。
在结构上:与文章开篇形成对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