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明月相伴、花木辉映的淡雅,亦有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淡然。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毅然丢去金钱、名利等虚幻之物,他丢了不少东西,却“丢”出了一个精彩的人生。课前背诵:
1、《约客》
2、《陋室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乐府民歌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说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初读 读通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噫 颐
fánliánxièzhuóxiǎnyūyīyí读准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再读 读懂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具体要求:将你认为重要的文言现象和不能疏通的地方标注出来。
高频词汇小结 之 而 谓
人称代词 判断句
学生活动:按照课后示例,试着自己总结以上的文言现象。 之1、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2、的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代词
5、音节助词
6、到、往、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师道之不传久矣。
3. You come here .
You coming here is very helpful for me .
汝之来此,于我有助。而1、表顺承
2、表并列
3、表转折,但是
4、表修饰
谓1、认为
2、对……说三读 读深说说你心目中的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品读莲花1、根据课文内容,作者称莲为“花中君子”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品读莲花2、莲花具有哪些特点,才使作者把他看做花中君子?
品读莲花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质朴庄重不炫耀)(正直不苟豁达大度)(正直不苟)(美好的姿态气质)(美好的姿态气质)(洁身自好 志洁行廉)品读写法1、作者对草木之花的态度
2、作者对花的态度
陶渊明笔下的菊花采菊东篱下,晨光犹熹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秋季开花,迎寒斗霜 ,高洁避世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为什么写陶渊明独爱菊花?写菊有何作用? 因为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
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正衬反衬莲:君子者菊、牡丹的作用练习:根据提示理解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练习:根据提示理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献媚权贵托物言志花之君子2.中通外直2.胸襟磊落 不蔓不枝豁达正直3.香远溢清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4.亭亭净植4.仪态端庄,
气节高尚,
令人尊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yāo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 qióng lí;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 .“康宁 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 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做“爱莲池 .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