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踏莎行·郴chēn州旅舍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陋
室
铭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34岁(805年)时,因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官 ,辗转连州、朗州、夔(kuí)州、和州等偏远地区23 年。
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记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劝勉自己;另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
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特色是一样的: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要求押韵。
随着发展,第一类铭又可以分为器物铭、山川铭、居室铭。
品
读
壹
叁
贰
肆
读音韵
读节奏
读文意
读陋室
伍
陆
读德馨
读敬意
壹
读音韵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感受铭文押韵的特点 。
壹
读音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míng)。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líng)。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q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īng)。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jīng)。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xíng)。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tíng)。
孔子云:何陋之有?
壹
读音韵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
字对偶,重视声韵和谐;是结构相似、
内容相关、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
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知识卡片:
贰
读节奏
重音、停顿、抑扬、缓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活动:
试着用斜线划出句子的停顿。
贰
读节奏
重音、停顿、抑扬、缓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叁
读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活动:同桌对译。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
③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①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灵:形容词作动词,灵验。
③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绿
④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青
⑤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⑥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叁
读文意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
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
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
博者,来来往往的是没有功名的人(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理“陋室”结构
2.赏“陋室”艺术
3.悟“陋室”主旨
(四)读陋室
1.理“陋室”结构
主问题:你能发现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吗?
(或者:请你找出“陋室不陋”的理由。)
读陋室
第一层(第一--三句),点明主旨 “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第二层(第四--七句),描写 ①环境雅 ②友人雅 ③情趣雅,揭示“德馨”内涵。
第三层(第八--九句),作者以君子自况,呼应“德馨”。
2.赏“陋室”艺术
助读资料六:刘禹锡认为,创作应当“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前句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指主旨的内涵丰富与境界高远。
提示:
最美炼字:押韵、统领字等
最美修辞:比兴、对偶(骈句)、白描、拟人、用典、借代、引用等
最美手法:衬托、托物言志等
(3)最美比兴
术语解释——何为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
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二美名远扬。借力打力,实为绝妙。
(4)最美对偶(骈句)
术语解释——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并列在一起,以表现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它是骈文的主要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
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
“正对”
“反对”
“借对”
素琴: 琴代指清平和乐的高雅之音。琴是高雅音乐的象征,专用来演奏登堂入室的雅颂之乐。
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代指喧哗嘈杂的世俗之音。丝竹之声不仅仅是通俗之音,甚至是靡靡之音,墨客骚人不把它视作可以悦情怡性的音乐。丝竹之音难登大推之堂。
鸿儒:博学的人。这些人虽没来过此室,但与作者信函却不曾断过 ,诗作唱和也不曾少过 ,作者依然认为他们也是在此室谈笑往来的。如白居易、韩泰、姚合、元稹 、令狐楚 、李德裕 、张籍 、裴度 、裴昌禹等人。
白丁:没有功名的人。具体指的是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是那些庸俗的、攀附权贵官僚。刘禹锡就是将这些人当作“白丁”来看待的,而不愿意与他们“往来”。
(5)最美白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动静结合,渲染了环境的优雅,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
(6)最美用典
术语解释——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就是引古说今。好处:精炼语言,提高诗文表现力;避直就曲,扩充诗文容量,产生暗示效果;使诗文典雅风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典故和类比。
南阳诸葛庐是指诸葛亮躬耕南阳住的茅庐,西蜀子云亭是杨雄所居茅屋。两者均为当朝名人,但所居却是陋室。用这两句话引出自己的陋室,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子云亭:子云旧亭在扬子云读书台上,也称草玄亭。
扬雄:扬雄,字子云。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扬雄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7)最美引用
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暗含以“君子”自居、以“君子”代指自己,不露痕迹。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8)最美衬托
“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交往人物之文雅、生活情趣之高雅来衬托作者自身的高洁傲岸与高雅情趣。
(9)最美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本文作者托“陋室”之物,言自身乐观旷达、安贫乐道之志。
3.悟“陋室”主旨
学生齐读主旨句
明确:
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
本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伍
读德馨
刘禹锡初到和州,本应住衙门里 ,可当地县令故意刁难 ,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一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县令又令他搬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刘禹锡见 附近有一排杨柳 ,便又作一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县令气急败坏 ,又命他搬至城中另一处只能容一床 、一桌 、一椅的小屋。
陆
读敬意
他是一代“诗豪”——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好一个乐观旷达的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一个矢志不渝的刘禹锡!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好一个豪气冲天的刘禹锡!
他是真正的,
失之淡然、得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一身傲骨笑桃花,满心得意铭陋室!
志当存高远 ,心澄天地宽!
陋室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具体描述
居室环境
社会交际
人生志趣
乐在其中
总结全文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