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掌握邓小平理论提出、发展、完善、确立的过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概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整体认识。
过程与
方法
运用列表方法,掌握邓小平理论提出、发展、完善、确立的过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的概况。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难点
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
引入
方案一:复习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方案二: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欣赏歌曲,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歌颂的老人是谁?他对中国有什么巨大贡献呢?”
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或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生:复习旧知,回答问题,欣赏歌曲,激发兴趣,跟随老师进入新课学习。
自主
探究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是怎样的(提出、发展、成熟和最终确立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哪次会议,会议内容是什么?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3.如何评价邓小平?
4.中共十六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5.中共十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6.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7.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师:明确任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小组交流、互助,解决问题。
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问题1】
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和确立的过程。阅读教材第46页至第48页前两段,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会议(事件)
内容
提出
中共十二大
发展
中共十三大
成熟
南方谈话
确立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问题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有哪些?南方谈话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3】
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结合下图谈谈你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过渡】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1】
阅读教材第48页第三自然段至第51页,完成下列表格。
会议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十九大
时间
主题
重大
理论
成就
【问题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问题3】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意义?
【问题4】
请简要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问题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阅读教材第46页至第48页前两段,自主探究,思考问题。
师:点拨梳理。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师:点拨梳理。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南方谈话的内容: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⑤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出示问题和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展示体验。
师:点拨梳理,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认识: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第48页第三自然段至第51页,完成表格,小组交流。
师:点拨点评。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师:点拨梳理,明确答案,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师:点梳理。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师:点拨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展示体验。
师:点拨梳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拓展延伸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思想;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两位伟人做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借鉴意义?
联系实际,情感教育
(相似点: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启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