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09 12: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知道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www-2-1-cnjy-com
3.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2-1-c-n-j-y
【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提出。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自主探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___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_____态度,实行__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1教育网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_______年底,_______在接见__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现在内容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完善:1954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_______、缅甸总理__________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1·cn·jy·com
【合作探究】
1. 阅读教材第82页,完成下列表格。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④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影响


2.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材料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1世纪教育网
【拓展延伸】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www.21-cn-jy.com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1.独立自主 十几个 2.敌视 外交孤立 3.(1)1953 周恩来 印度(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尼赫鲁 吴努(4)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1955;殖民主义 求同存异2·1·c·n·j·y
【合作探究】
1. ①1953年;②周恩来;③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④1954年;⑤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 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②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③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 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21·世纪·教育·网】
【拓展延伸】
①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②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