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是:王夫人丫鬟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事情被贾环告诉贾政;宝玉又结交忠顺王爷喜欢的伶人蒋玉菡,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
论爱情
爱情在舞台上,要比在人生中更有欣赏价值。因为在舞台上,爱情既是喜剧也是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常常招致不幸。它有时像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像那位复仇的女神。
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辞令。而在其他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
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人在爱情中不会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爱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爱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丧失自己本身。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使许多军人更容易坠入情网,也许这正像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需要欢乐的补偿。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致人以完善。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石上偈》
2.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是非。 ——《叹通灵玉》
3.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西江月(其一)》
4.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西江月(其二)》
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曹雪芹出身于皇亲贵族,从曾祖父曹玺开
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 三代世袭江
宁织造的官职(江宁织造的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
亲王大臣使用,多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其地位
仅次于两江总督,所以权势显赫)。曾祖母做过
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姑姑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雪芹的
一、作者视窗
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曹雪芹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曹 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到曹雪芹著书时已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上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引起他对过去痛苦而深刻的思考,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注】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文学家。《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是曹雪芹的手笔,后40回研究者一般认为是清人高鹗所续。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二、写作背景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答案 (1)①wēi ruí ②hài ③yǔn ④sǒnɡ ⑤cǔn ⑥shàn ⑦é ⑧yù ⑨tiǎn ⑩zhūn suō bì shì niè chēn
(2)①suì/suí ②lè/lēi
2.辨形组词
答案 (1)遐思/瑕疵/闲暇 (2)嫌弃/道歉/谦让 (3)遑遑/惶惑/彷徨 (4)厮杀/撕扯 (5)消除/销售 (6)详细/慈祥
3.近义词辨析
(1)吩咐·嘱咐
“吩咐”指口头指派或命令。命令的意味更强烈。“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关心的意味更强烈。
例句:①记者从某公司的人事经理处了解到,该公司老总十分关注江南旱情,________人事经理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出一剂救济灾区的“良方”。
②在南粤破浪前进的道路上,小平一个个振聋发聩的论断,一声声催人奋进的________,依然在人们的心头激荡,让大家信心满怀,踌躇满志。
(2)不孝·不肖
“不孝”指不尽孝心奉养父母。“不肖”指不似祖上那样贤能。
例句:①无奈之下,寒心的徐某只好将这八名________的儿女一起告上法庭,经法院调解,达成由八名子女每人给付老人600元生活费的协议。
②宗春启认为,宝玉的第一________之处是他不肯学。他虽然很聪明,却不喜欢读书学习正经东西,专爱在女孩儿中间厮混,给她们研个胭脂、调个脂粉什么的。
答案 (1)①吩咐 ②嘱咐 (2)①不孝 ②不肖
4.词语解释
(1)惶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克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葳葳蕤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流荡优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暴殄天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惶恐。悚,害怕,恐惧。(2)思量。(3)吩咐我。(4)定夺,决断。(5)文中是委靡不振、困顿的意思。(6)流荡,放荡,迷恋。优伶,旧时对以演戏为业者的称谓。旧时认为优伶是作风不正派的下贱人。(7)恣意糟蹋东西。殄,灭绝。
一、文本助读
本文通过记叙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揭示了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同时表现了这个封建大家族内部的一些矛盾。
【结构图示】
宝玉挨打
二、小组合作
1.第1段中写宝玉“垂头丧气”“咳声叹气”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两件事:金钏儿跳井自杀和宝玉会见贾雨村。
2.在打宝玉之前,贾政是怎样的神情?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面如金纸”,“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2)“强奸不遂”逼死人命,意味着宝玉的行为的严重性,贾政恼怒之至,想以痛打来改变宝玉的反叛行为,挽救儿子促之觉醒。
3.宝玉挨打有哪些原因?其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被打原因 真正根源
表层原因 深层原因
答案
被打原因 真正根源
表层原因 深层原因 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与腐朽思想的斗争
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 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
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不计身份地位与女孩厮混,违背了“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别”的封建礼法
三、师生探究
1.请找出文中贾政在宝玉挨打过程中四次流泪的词语和句子,说说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
第二次:听到王夫人唤贾珠之名时“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第三次: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
第四次:“叩头哭”。
作用:这四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这些细节描写,对刻画贾政这个人物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为宝玉这个不肖之子感到愤怒,对家族后继无人感到伤悲绝望,对贾母的纵容溺爱无奈忍让。作为家族的顶梁柱,他预感贾府的行将没落。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伤感中,只能无言流泪,真实地再现了他复杂的心情。
2.宝玉挨打后,贾母和王夫人对贾政的态度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贾母溺爱孙子,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并不反对儿子管教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毒手的表现难以接受。事实上,贾母在客观上成了宝玉发展叛逆性格的保护伞。王夫人与丈夫的矛盾,使贾政往往听信赵姨娘的谗言而不利于嫡党,所以,她劝阻丈夫以贾珠早死说事,以柔克刚,为的是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是嫡庶之争在嫡方的表现。
3.概括贾政、王夫人、贾母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他们在宝玉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态度、方法有何不同。
人物 性格特点 教育态度、方法
贾政
王夫人
贾母
答案
人物 性格特点 教育态度、方法
贾政 封建道统礼法的正派人物。思想迂腐、严厉无情。 爱得无情:欲望之爱大于情爱,讲大道理,或打或骂。
王夫人 吃斋念佛,信奉封建道德,恪守妇道,尊敬贾政。 爱得无理:过分溺爱,宽大于严,适当管教。
贾母 贾府的“老祖宗”。溺爱宝玉,训斥贾政,恩威兼施。 爱得发昏:纵容溺爱,庇护迁就,是宝玉的保护伞。
4. 作者是如何写贾环告状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贾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贾环诬告宝玉一节,作者先写贾环在父亲喝令之下,“唬的骨软筋酥”,情急之际,才说出金钏儿投井一事,为自己的“乱跑”解脱,这其间也还未必想到中伤宝玉。待贾政喊管事之人来问,贾环这才趁机参了宝玉一本。贾环“动唇舌”时,也不直接露骨,倒是话到一半“回头四顾一看”,令贾政知意,屏退众小厮,再说出原委。这一方面是故意显示他并无意将贾家丑事传扬,以掩饰告密的真实目的,迎合贾政心理;另一方面也防着有人将他告密之事说出去,引来麻烦。在述明金钏儿死时,又一再
说明“我母亲告诉我说”,这一细节,一则令读者遥想赵姨娘为金钏儿一事幸灾乐祸、四处传播之情状;一则表明贾环人小鬼大,已为万一所言失实准备好了推卸责任的借口,从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告密者的心理状态。叙述贾环这一段文字确实有令读者难以想象的“意料之外”,却又如此深得情理。
此处,作者虽无一字写贾环形貌,但其龌龊卑琐的面目却如在眼前。
谁偷了玉坠?
话说宝玉近日从蒋玉菡处得了一个镂空的精致玉坠,甚是喜欢。这天史湘云来怡红院玩耍,宝玉便要去取玉坠与湘云去看,可是宝玉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玉坠……
宝玉命袭人、晴雯等丫头们仔仔细细地将房内查找了一遍,可还是不见玉坠的踪影。湘云笑宝玉骗她,宝玉急了,又命丫头们找了一遍,可仍旧没有找到那个玉坠。晴雯细想了一回,她记得宝玉把玉坠放在梳妆台上的,可此时梳妆台上的确没有玉坠。宝玉便问今日可曾有嬷嬷进房来,秋纹道
一、阅读延伸
宝玉的乳母来过。宝玉平日里最讨厌他这个乳母。他这个乳母仗着自己奶过宝玉便眼往天上瞧,根本不顾宝玉房里丫头们的感受,来到宝玉房内,见到什么喜欢就拿什么,那日还将宝玉特意留给袭人的奶茶吃了。宝玉恨这个乳母,早就想赶她走,可多次被袭人劝住。
宝玉听说他的乳母来过,便认定是他的乳母拿了玉坠,急命小厮们去拿她。很快,宝玉的乳母来了,哭着赌咒她没有拿玉坠。宝玉不信,还要搜她的房子。那乳母担心平素里拿的东西会被发现,死活不肯让宝玉搜她的房子,硬是要到贾母处评理。宝玉便要随她去,却被袭人劝下。袭人说小小的玉坠不值得惊动贾母,又命小丫头们再去找一遍。
这边宝玉的乳母哭着闹着要寻死,小丫头们拦住了。宝玉命小丫头们散去,随他乳母去死。因为宝玉认为他的乳母太可恶了,比起他房内的丫头们真是天壤之别。宝玉寻思:“女人怎么一经嫁了人,沾了男人的气息就变得如此浊臭……”
正当宝玉寻思时,四儿跑来说那玉坠找到了。原来那玉坠夹在了梳妆镜后边的缝里。宝玉的乳母见玉坠找到了,便愈发地要去贾母处闹。宝玉见错怪了她,也一时感到羞愧,便上去赔不是。袭人又给了乳母一串钱,让她打点酒,压压惊,这才打发走了乳母。
湘云这时在一旁笑个不停,说宝玉太武断了,不喜欢他的乳母就怀疑她是个贼,定要告诉老祖宗,治治宝玉。宝玉
忙劝她不可这样,又甜言蜜语了一番,湘云才答应不去告状,还笑道:“谁偷了宝玉的玉坠,原来是那镜后的缝贼。”众人都笑得不得了,不在话下。
【赏析】 本文的写作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作者在考场中能自如地运用《红楼梦》中的语言风格来改写和扩写与话题相关的故事情节,难能可贵。本文主题契合作文要求,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简洁,内容饱满。巧借熟悉的课文素材,创设符合考题的情节,化陈旧为新奇,也是高考作文创新的一个途径。
二、写法迁移
细节刻画,真实细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先借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手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而细节描写,可以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推动情节发展。
文章在很多地方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叙述充满张力,刻画人物入微。如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又如贾母听到宝玉挨打后,“喘吁吁的”走来,“冷笑”“不觉就滚下泪来”“抱着哭个不了”等等,都极为生动地体现了人物心情及其性格。
【我来练笔】
请你从校园生活中截取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表现师生关系这一话题。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3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他,坐在教室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默默地翻着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老师刚叫了一名同学出去谈话,下一个会不会喊到自己?他知道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只好沉默不语了。他真恨自己,为什么成绩就是不好。门开了,老师又叫出了另一位同学。合上书页目送她直至门口。那眼神里饱含着复杂的情绪,不知是羡慕,还是失望和嫉妒。
人愈寡言,心头愈是矛盾。他像春蚕抽丝似的在想:自己一定要加把劲,认真学,拿出成绩来给老师看,让老师找他。转瞬又想:其实不一定非要听表扬的话,哪怕只是找他淡淡地说一句“一定要好好学习”,或者是批评意见也行。
门又开了,老师竟然向这个角落走过来,他顿时心跳加快,“怦怦”直响。“这回肯定要找我了!”他的目光随老师的脚步移动,快靠近桌旁时,身不由己地抬起头来,期望着……
老师轻轻地碰了碰他,他“呼”地一下站了起来,激动而又紧张地张开嘴想说几句。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住了,忙叫他坐下,说:“××呢?怎么没来!”他的手在颤抖,心在流泪。老师擦身而过,他转脸望着老师的背影,又在期望中等待,下一次应当会找他了,一颗稚嫩的心需要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