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太阳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资料介绍、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设计了两个活动。引入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日心说的提出,从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太阳系恒星和行星有初步的了解。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很好的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探究科学知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正确地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和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的特点。
2、科学探究目标:能设法计算出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进而感受太阳系的庞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学习重点
认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学习难点
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系知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自制教学软件,建立“太阳系”的学习网站。在网站中可以查询到【相关学说】【太阳家族】【神话传说】【帮帮它们】【想想做做】【八大行星】【科学在线】【视频点播】八个专题内容,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点播,此外还有“宇宙探秘”、“星空天文网”、“北京天文台”、“太阳系探索者”、“科普博览网”等网站链接。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学习阶段
一、趣味问题导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你们知道有关太阳系哪些知识,你们对太阳系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充分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有关太阳系的资料,那太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它又有哪些兄弟姐妹呢?下面老师就带你们走进太阳系。(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师生互动学新课
1、整体感知太阳系
(1)播放太阳系的录像视频。
(2)学生交流对太阳系的认识。
(3)师生小结:太阳系是一个有太阳和围绕它旋转地一群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中惟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地球和其他七颗行星共同构成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4)巩固练习:学生进入学习网站,打开【帮帮它们】栏目,在电脑上完成对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的练习。(注:这个练习可以反复操作。每一个行星都可以用鼠标拖动,当拖动某一行星放到正确的位置时,电脑显示结果正确,如拖动行星到不正确位置时,该行星会自动弹回,学生可重新拖动直至放到正确位置。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知识又实现了人机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充分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合作交流阶段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同学们,太阳系有这么多的家庭成员,那它到底有多大呢?你能想象出来吗?
(2)学生汇报。
(3)教师打开学习网站【想想做做】向学生出示八大行星的直径数据。
先指名读数字;然后让学生按照体积大小给八大行星排序。排序的过程在电脑上完成,并能对学生的排序正确与否进行评判。
(4)教师出示【想想做做】中另一表格:太阳与八大行星之间的平均距离。
a、学生读数字。
b、学生谈读数字后的感受。
c、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5)学生分别计算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从地球、火星、海王星到太阳各需多长时间,并把计算结果记录下来。
(6)根据计算结果讨论、想象太阳系的庞大。
三、拓展活动
1、教师谈话,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想研究太阳系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学生到本课的学习网站和相关的网站连接中查阅资料,去自由探究学习。
(学生可以随意点击任何一个栏目和网站链接,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真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探究到更多的太阳系的奥秘.)
4、交流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谈本课的学习收获。
师提出问题
学生汇报。
巩固达标阶段
检测达标
(1) 第一次提出“日心说”, 由于传播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判处死刑。在随后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过程中, 、 、 、 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2)太阳系由 大行星组成。
(3)、太阳系是由 和围绕它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 ,吸引着其他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板书设计
17、太阳系的奥秘
恒星
行星
太阳系 卫星
? ? 彗星
小行星
课后反思
本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学生对太阳系各成员的认识。但是建模的过程学生还是有点茫然,看来是指导不够到位,没有提醒学生注意天文单位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