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3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36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11 10: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背景:
清朝建立后,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最高中枢决策机构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一.军机处的设立
2、初建:康熙设南书房
议政会议
南书房
内阁
三足鼎立
康熙帝在位期间,设立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将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南书房,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在故宫乾清宫西南,本是康熙帝读书处。翰林入值南书房﹐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
目的: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作用: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七年(1729),对西北蒙古用兵,军报频繁,雍正在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 “军机(需)房”,协助皇帝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保和殿
乾清门
军机处
3、设立: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4. 职责:
就是说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凡被选入军机处者,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
军机处值班房
6、特点:跪受笔录,承旨遵办;行政效率高,保密性强、
军机处外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的时期:乾隆
5、意义: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 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它也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以说,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军机处
2.设置时间:雍正时期
7.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巩固进一步中央集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4.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1.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
3.职权演变: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渐发展到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最重要机构.
5. 特点:跪受笔录,承旨遵办;行政效率高,保密性强。
6.实质:皇帝的秘书班子
简:人员构成简单
速:办事效率高
密:地处内廷

六部 内阁
厂卫特务机构
军 机 处
中央各部
地方官员
三 司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
明清两朝的尊君卑臣
明大臣四拜或五拜, 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
明大臣可以侍坐, “大朝仪众官皆跪”,
清大臣则奏对无不长跪。
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
清大臣对皇帝上奏,皆自称“奴才”。
文字狱
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
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案。
典型的皇帝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目的:为了加强专制,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查嗣庭案、《南山集》案。
《明史案》: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购得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其中多有指斥满洲的文句。康熙时,有人揭发庄廷龙《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参与编撰、印刷、销售的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仍被开棺戮尸。
查嗣庭案: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维”“止”是“雍正”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家属被流放。
《南山集》案:又称戴名世案。康熙十五年(1711) 戴名世作《南山集》(因居桐城南山),采用了相城方孝标《滇黔记闻》中的材料,叙述明末清初的抗清事实,对南明诸王寄以同情,并书南明桂王永历年号。事发,戴名世被斩,300多人受牵连。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胡中藻案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反对清朝统治
吕留良案
300多人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戴名世《南山集》案
70--120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庄廷龙《明史》案
株连人数
事由
案名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斩首
抄家死于狱中
查嗣庭案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 维护集权统治
表现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
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
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
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记载,《四库全书》编纂时间正是文字狱大行其道的高峰期。  据统计,满清销毁对其不利是书籍共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同时还对明代的档案进行系统的销毁,数量至少估计销毁1000万份,同时,对残留的进行了篡改。  
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说是他的尊称。   
乾隆时编订的《四库全书》
朝 代 事 件
秦 朝
“焚书坑儒”
西 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 朝
“八股取士”
清 朝
“文字狱”
自秦朝到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思想控制的?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僚日益腐败
(1)根源: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
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
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
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
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
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2)表现: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贿赂上级,结党营私,贪污成风,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2、军队腐败之风盛行
军队将领不理营务,只知克扣军响;士兵不事操练,却吸食鸦片成瘾,致使骨瘦如柴。连嘉庆帝都觉得“不忍形诸纸笔”。骑射尚武之风由此大为衰减,出现八旗官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一时成为笑谈。
养鸟的旗人
(1)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2)八旗兵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八旗子弟百无一能,好逸恶劳,嗜酒赌博,养鸟斗鸡,十分颓废。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3、财政危机
(1)原因:根源是清朝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具体的原因是乾隆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严重;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2)表现:嘉庆时朝廷财政收入日益较少,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财政危机。嘉庆元年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嘉庆十九年仅为1240万两,相当于乾隆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4、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重重
(1)原因:人口增长迅速造成用地紧缺;
(2)表现: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的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缴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清代地契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的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引自《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四:马嘎尔尼访华带来了英国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但乾隆帝对这些却毫无兴趣。1793年乾隆致
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
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
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
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
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
(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演变: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3)至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四.闭关锁国政策
3、概念: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
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
两广总督奏定《防夷五事》: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
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外国商船停泊处,派人弹压稽查。
根据材料,思考闭关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
4.“闭关锁国”时长:近两百年
5、影响(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马克思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与世界各国交往。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中西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成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迫切需求。英国殖民者在控制了印度等地以后,更加垂涎富饶的中国,因此他们积极要求开放中国的市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而当时的中国,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东西方文明的冲撞中,此消彼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军机处(时间、目的、地位、特点、影响)
官吏贪污腐败
军机处的设立
文字狱(后果)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军队军备废弛
议政王大臣会议
文化专制(提倡尊孔读经;销毁禁书)
官僚机构臃肿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南书房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表现
影响
巩固练习
1.你认为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制约(   )
A.中书省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2.“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采取此种统治措施的是(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C
B
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
A.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4.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军机处
D
A
5.一位军机大臣用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6.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阶级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
A.从思想上加强君主专制 B.为了整顿文化市场
C.为了规范诗词格律 D.为了排除异己思想
A
A
7. 16.“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8.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
D.略谈清朝的君主集权
D
B
9.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10.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