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常考透视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常考1 能说出地球表面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出题角度】考查对水资源的认识。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典例 下列关于淡水资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我国淡水资源非常丰富,干旱对我国无影响
B.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C.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
D.水体污染,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A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解析]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应节约用水;地球表面的淡水资源有限,仅占总储水量的 0.7%,所以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水体污染对人体有害,也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方法透视 我国淡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淡水量并不多,而且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方严重缺水,应节约用水。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直击中考 6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常考2 知道水与人类的关系,能列举出节约用水的做法。【出题角度】判断节约用水措施的正误或说出节约用水的措施等。典例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当今世界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如图 4-1-7 是童童同学三月份为班级板报绘制的一幅图,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再写出一种符合画面主题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同学们宣传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用洗衣水冲厕所(合理即可)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解析]图示中主要包含两个内容:节水徽记(我们应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对待每一滴用水)和一水多用,则该图示的目的是向同学们宣传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如工业上一水多用,农业上以滴灌、喷灌代替大水漫灌,生活中用洗衣水擦地、冲厕所等。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方法透视 节约用水的做法可以从工业上、农业上和生活中分别举出实例,但解答题目时应注意题干要求从哪方面列举节水措施。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2,直击中考 5、6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常考3 能说出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并能对防治措施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出题角度】 判断水污染原因的正误或说出水污染的原因,判断或说出防治水污染的措施。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典例 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治水的污染,下列各项措施不可取的是( )
A.禁止向水中倾倒垃圾
B.禁止在住宅区附近建设化工厂、造纸厂等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C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解析]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施用才会导致水源污染,目前还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1课时 水资源方法透视 保护水资源,一方面是节约用水(工业上和生活中水的二次利用、农业上喷灌、滴灌等),另一方面是防治水污染(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等)。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3、4,直击中考 7、8课件29张PPT。4.1 我们的水资源第1课时 水资源及其污染与防治 4.1 我们的水资源 4.1 我们的水资源知识点一 人类离不开水 1.地球表面的________%被水覆盖,这就是江、河、湖、海。
2.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70.8 4.1 我们的水资源3.水的用途灌溉农田洗涤(或溶解) 4.1 我们的水资源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我们的水资源[情景展示1] 4.1 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水资源既丰富又紧缺?[思考交流] 4.1 我们的水资源[归纳提升]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这就是江河湖海,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6×1018m3,但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0.7%,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课堂速记] 4.1 我们的水资源[情景展示]人类离不开水。[思考交流][问题探究]为什么说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归纳提升]水有许多用途。工业上要用水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物质;农业上灌溉农田;生活中用水洗衣做饭等。[课堂速记] 4.1 我们的水资源知识点二 珍惜水资源1.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6×1018 m3,但人类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________%,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
2.人口不断增长,人类消耗的水量急剧增加。0.7 4.1 我们的水资源3.6 4.1 我们的水资源[情景展示]探究点二 节约用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探究]生产和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呢?[思考交流] 4.1 我们的水资源[归纳总结]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如工业用水循环使用;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代替漫灌来灌溉作物;生活中注意水的二次利用、使用节水器具等。[课堂速记] 4.1 我们的水资源[核心应用]核心一 节约用水例1 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 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用水管不断地冲洗汽车 D 4.1 我们的水资源[方法点拨]节约用水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善用水模式,减少农业用水的巨大浪费,是节约用水的主要途径。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上,可通过水的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上,注意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 4.1 我们的水资源知识点三 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三废”农药、化肥生活污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2.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2)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3)加强水质监测;
(4)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 4.1 我们的水资源[情景展示]探究点三 水污染及其防治 4.1 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探究]防治水体污染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思考交流] 4.1 我们的水资源[归纳总结]水污染及防治问题应特别注意造成水污染的三个源头:①工业生产的废渣、废液、废气任意排放;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③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针对这三类污染源分别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加以治理,如工业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其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4.1 我们的水资源 [课后反思点]
1.同学们课下收集的关于水资源的资料是否丰富齐全?
2.学生是否能通过水资源的现状理解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措施?
3.学生是否能针对水污染的原因提出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4.课上辩论的效果如何? 4.1 我们的水资源[核心应用]核心二 水的污染与防治例2 2017年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下列做法不会形成水污染的是( )
A.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大河 B.使用含磷洗涤剂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田野 C 4.1 我们的水资源[方法点拨]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治理:①工业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②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③生活上,将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4.1 我们的水资源我们的水资源课堂反馈知识点1 我们的水资源 4.1 我们的水资源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C.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很大,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随着社会发展,当今世界上很多地区面临淡水危机C知识点2 节约用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2.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目的的是 ( )
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
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
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
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C知识点3 水的污染与防治 4.1 我们的水资源3.下列应对水短缺的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⑤提倡节约用水。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D课件14张PPT。常考透视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常考1 能说出常用的净水方法及其作用,知道各种净水剂的作用。【出题角度】 对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作用的正误判断,对各种方法进行单独或综合考查。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典例1 如图 4-1-14 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色素的作用D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解析]该净化水的简易装置主要起过滤的作用,不能杀菌消毒;该装置只能除去难溶性的杂质和部分可溶性的杂质,不能将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即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也就不能得到纯净水;该净化装置中的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和色素的作用。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典例2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灾区饮用水被污染,为确保灾民的生活用水安全,急需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净水方法的是( )
A.吸附沉淀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加肥皂水D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解析]常见的净水方法有:沉淀(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过滤、吸附(一般用活性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等,加肥皂水不能净化水,只能区分硬水与软水。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方法透视 对应记忆常见净水方法及其作用,注意选择净水方法要根据需要具体分析。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2、3、5,直击中考 6、7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常考2 知道自来水各净化环节的作用。【出题角度】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考查各环节所用试剂及达到的效果。典例 如图 4-1-15 是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A. 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B.常用的杀菌消毒剂是氯气
C. 沙滤池的作用原理和实验室的过滤原理是相似的
D.对自来水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方法透视 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分别为:絮凝——使悬浮物质自然凝结沉淀或加入明矾使悬浮颗粒物沉降;过滤——将难溶性杂质和水分离;曝气——空气氧化;杀菌——加入氯
气、臭氧或二氧化氯除去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等。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4,直击中考 6、8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常考3 能区分硬水和软水。【出题角度】关于硬水和软水认识的正误判断或写出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或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典例 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如井水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井水是混合物 B.静置对井水有净化作用
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井水的硬度 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井水软化D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解析]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过滤是把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方法透视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可用肥皂水,在水中加入肥皂水,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出现较少泡沫或不出现泡沫的为硬水。用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可使硬水软化。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5,直击中考 7、8课件33张PPT。4.1 我们的水资源第2课时 水的净化和纯化 4.1 我们的水资源 4.1 我们的水资源知识点一 水的净化和纯化 1.沉淀法
(1)方法:静置使悬浮颗粒物沉淀或加入明矾使悬浮颗粒物沉淀。
(2)作用:除去难溶性物质。 4.1 我们的水资源(3)实验:水分层,上层的水比下层的水澄清一些上层的水变得澄清,下层有泥沙 4.1 我们的水资源 2.过滤法
(1)方法:主要利用小卵石、细沙、活性炭、棉花(或膨松棉)等。
(2)作用:除去难溶性物质。
(3)实验:经过过滤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 4.1 我们的水资源(4)注意事项:
①活性炭起吸附作用,除去色素和异味;
②经过过滤得到的水只是干净的水,还不是纯水,其中常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可以通过蒸发的实验加以证明。 4.1 我们的水资源水的蒸发:蒸发皿内有白色固体出现 4.1 我们的水资源3.蒸馏法
(1)方法:利用蒸馏操作进行,使水受热汽化再遇冷液化。
(2)作用:除去水中任何杂质,得到纯水。
(3)实验: 4.1 我们的水资源(4)注意事项:在蒸馏烧瓶中一般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出现__________;蒸馏烧瓶在加热时应注意垫上________;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该在支管口处,目的是待温度到________℃时才接流出的水;冷凝管的冷水进口在________。
[点拨] 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水,可见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操作。暴沸 石棉网 100 下部 4.1 我们的水资源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水的净化和纯化[情景展示1] 4.1 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探究]如何除去水中的杂质呢?[思考交流] 4.1 我们的水资源[归纳提升]我们可以通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操作来净化水。但静置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净水方法只能除去天然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和微生物。蒸馏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净化水的过程,通过蒸馏得到的水基本上是纯净的水。[课堂速记] 4.1 我们的水资源[核心应用]核心一 水的净化方法例1 [2017·葫芦岛]乌金塘水库是葫芦岛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
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D 4.1 我们的水资源[方法点拨]沉淀——除去水中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较小颗粒的不溶性杂质;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蒸馏——除去所有杂质。[解析] 过滤的操作是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不能过滤出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4.1 我们的水资源知识点二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1.自来水的净水流程
原水→ 絮凝(加明矾)→过滤(沙滤)→曝气(空气氧化)→杀菌(加入氯气、臭氧或二氧化氯)→生活用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2.自来水净化过程中空气氧化、消毒杀菌是化学变化,其余都是物理变化。
3.矿泉水是将泉水经过____________、杀菌等工序制成的饮用水,其中含有某些有益于健康的____________。微量元素过滤 4.1 我们的水资源[情景展示]探究点二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4.1 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探究]自来水厂是如何生产自来水的呢?[思考交流] 4.1 我们的水资源[归纳总结]在自来水厂里,水的净化过程主要包括絮凝(使悬浮物质自然凝结沉淀或加入明矾)、过滤、加活性炭吸附、曝气(空气氧化)、杀菌(加氯气、臭氧或二氧化氯)。其中活性炭吸附为物理变化,曝气、杀菌为化学变化。[课堂速记] 4.1 我们的水资源知识点三 硬水及其软化 1.硬水与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________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的危害
(1)用硬水洗衣服不但浪费肥皂,而且洗不干净;
(2)锅炉长期使用硬水,不但浪费燃料,还会因局部受热不均引起爆炸;
(3)饮用硬水口感不好,且对健康有害。可溶性 4.1 我们的水资源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加________,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否则是软水。(此方法属于______变化)。
4.硬水软化的方法:工业上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蒸馏或化学方法肥皂水化学 4.1 我们的水资源[情景展示]探究点三 硬水及其软化 4.1 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探究]硬水与软水有什么区别?如何鉴别呢?[思考交流] 4.1 我们的水资源[归纳总结]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用肥皂水可区分软水与硬水,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产生大量浮渣的为硬水。但在鉴别时,需取用等量水样及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或搅拌的程度相同时才可靠。生活中常用煮沸法将硬水软化,工业上用蒸馏法或化学法处理硬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课后反思点]
1.学生是否能理解不同净水方法的净化程度?是否明确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2.活性炭的吸附实验和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失败的原因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3.学生是否能利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制作简易净水器? 4.1 我们的水资源[核心应用]核心二 硬水和软水例2 [2017·益阳]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检测到益阳市安化县境内某溶洞中的流水中溶有较多量的Ca(HCO3)2。下列对该溶洞中的流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洞中的流水是硬水
B.取适量溶洞中的流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较多浮渣
C.溶洞中的流水可作为优质饮用水
D.溶洞中的流水不宜直接洗衣服C 4.1 我们的水资源[方法点拨]用肥皂水可区分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泡沫较少、产生大量浮渣的为硬水。[解析]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溶洞中的流水是硬水,不能作为饮用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天然水课堂反馈知识点1 水的净化和纯化 4.1 我们的水资源1.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A 4.1 我们的水资源2.在灾区,为防止传染病传播,河水需处理后才可饮用。常用的处理方法有:①加热煮沸、②过滤、③投药消毒、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A知识点2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4.1 我们的水资源3.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人工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的方法是( )
A.蒸馏 B.吸附沉降 C.过滤 D.消毒A4.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于除去臭味的试剂是( )
A.漂白粉 B.明矾 C.氯气 D.活性炭D知识点3 硬水及其软化 4.1 我们的水资源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通过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煮沸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D.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害B课件13张PPT。常考透视4.2 水的组成常考1 能正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出题角度】判断有关水知识说法的正误或总结水的物理性质。4.2 水的组成典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比水密度小,能浮在水面上
B.电解水是分解反应
C.水的凝固点是 0 ℃,沸点是 100 ℃
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4.2 水的组成[解析]在 101.3 kPa 时,水的凝固点为 0 ℃,沸点是 100 ℃,题目中没有指明前提条件。4.2 水的组成方法透视 描述水的状态、熔沸点等性质时需要指明前提条件,否则不准确。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直击中考 54.2 水的组成常考2 能全面把握电解水实验。【出题角度】综合考查电解水的实验准备、实验现象、产物检验、实验结论等。4.2 水的组成B4.2 水的组成[解析]和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乙气体为氧气,不能燃烧,能支持燃烧。4.2 水的组成方法透视 电解水产生的现象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 2 倍,氢气可燃,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2、4,直击中考 64.2 水的组成常考3 能通过微观反应图示得出物质的组成、构成等,能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出题角度】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对得出的信息进行正误判断或写出可以得到的信息。4.2 水的组成典例 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图 4-2-7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A4.2 水的组成[解析]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因为有单质参加反应,其元素化合价为 0,反应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4.2 水的组成方法透视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从反应前后的物质变化、微观实质、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的量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3,直击中考 7课件25张PPT。4.2 水的组成 4.2 水的组成 4.2 水的组成知识点一 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
2.在压强为101.3 kPa时,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
3.4 ℃时密度最大,为__________。2.0 ℃ 100 ℃1.0 g/cm3 4.2 水的组成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水的物理性质[情景展示1] 4.2 水的组成[问题探究]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思考交流] 4.2 水的组成[归纳提升]在水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大小的变化与水的存在状态有关。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 沸点是100 ℃。温度为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密度都将小于此值,固体冰的密度小于液体状态的密度,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这一特殊性,恰好给水中的生命体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否则,严冬到来时水中的生命现象将难以维持。 4.2 水的组成知识点二 水的组成(一)电解水实验
1.仪器:水电解器(如图4-2-1所示)
2.电源:直流电源
3.药品:蒸馏水、稀硫酸或烧碱(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个电极的表面都有气泡放出。增强水的导电性 4.2 水的组成(2)经过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刻度管内产生的气体和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刻度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1∶2。
5.气体的检验
(1)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这种气体是________。
(2)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这种气体是________。氧气氢气 4.2 水的组成氢元素氧元素 4.2 水的组成1.从宏观看:氢气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从微观看: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气体分子中分子数相等,且氢气、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可得出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的,水的化学式为________。氢元素氧元素氢、氧两种元素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H2O 4.2 水的组成3.从化学反应看:电解水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_;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氢气氧气原子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分子原子 4.2 水的组成[情景展示]探究点二 水的组成 4.2 水的组成[问题探究]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水的组成呢?[思考交流] 4.2 水的组成[归纳总结]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通过水的电解产物,进而推断水的组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水电解器的正、负两极均有气泡冒出,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为氢气。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课堂速记] 4.2 水的组成[情景展示]探究点三 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水的实质 4.2 水的组成[问题探究]通过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可得到哪些启发?[思考交流] 4.2 水的组成[归纳总结]①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②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③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④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⑤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课堂速记] 4.2 水的组成[课后反思]
1.电解水实验时,现象是否明显?若采用了改进装置,现象是否明显?还存在哪些问题?
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观察到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是什么?能否直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
3.是否理解能通过氢气的燃烧来探究水的组成? 4.2 水的组成[核心应用]核心 水的组成例 用如图4-2-3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4.2 水的组成[方法点拨]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将水分解,通过对生成物的鉴定,体积数的分析,推断水的组成。该实验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根据产生的物质的种类判断电极,也可根据电极判断物质的种类。[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2 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宏观组成:水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微观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课堂反馈知识点1 水的物理性质 4.2 水的组成1.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水不能燃烧
B.在101.3 kPa下,水在4 ℃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 ℃
D.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B知识点2 水的组成 4.2 水的组成2.如图25-1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该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氢分子和氧分子B知识点3 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水的实质 4.2 水的组成3.从微观上看,电解水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分子
B.氢原子、氧原子
C.氢元素、氧元素
D.氢分子、氧分子A课件17张PPT。常考透视4.3 质量守恒定律常考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出题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或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或证明。4.3 质量守恒定律典例 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两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如图4-3-4中甲、乙所示)。4.3 质量守恒定律(1)甲同学测定的实验数据有:反应前的铁、硫酸铜溶液、锥形瓶和橡胶塞的质量总和为a g,反应后的混合物、锥形瓶和橡胶塞的质量总和为b g,则a与b的关系是a______(填“>”“<”或“=”)b。=4.3 质量守恒定律(2)解释乙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做实验,天平为什么失去了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本实验中的烧杯换成带气球的锥形瓶(如图丙所示),其他操作不变,天平仍然不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两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在装置设计方面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装置受到的浮力会增大装置密闭,体积不变4.3 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甲同学进行的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气体,不管是不是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都相等;乙同学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减轻,天平失去平衡;用气球密封装置后,气球体积变大,导致其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天平仍会不平衡。因此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且要保证装置体积不变。4.3 质量守恒定律方法透视 只要是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时,一定要将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和所有生成的物质都计算在内,尤其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时,一是要注意所选物质要能发生化学变化,二是尽量选择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有空气中的物质参加反应或是有产物逸散到空气中去,则一定要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实验。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4,直击中考 84.3 质量守恒定律常考2 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等。【出题角度】根据化学反应推测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根据反应推测某物质的元素组成。典例 [泸州中考] 某化合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4.3 质量守恒定律4.3 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5
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
C.R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B4.3 质量守恒定律4.3 质量守恒定律方法透视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3,直击中考 74.3 质量守恒定律常考3 能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并列举出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出题角度】对反应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判断,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获取信息。 [泸州中考] 某化合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4.3 质量守恒定律C4.3 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由图示可知:物质甲是由分子构成的,其分子是由两个 B 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丙分子中 A、B原子个数比为3∶1;该反应可表示为
B2 +3乙 ====2BA3 ,可知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乙的化学式为A2 。4.3 质量守恒定律方法透视 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基本信息。②反应物和生成物中若有相同的粒子
(一般是分子),将其等个数消掉,即可确定每种分子的数目,进而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之间的数量关系。4.3 质量守恒定律③根据图中每个“小球”代表的原子,可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进而判断每种物质的类别(由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的是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的是化合物),还可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判断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2,直击中考 5、6课件38张PPT。4.3 质量守恒定律 4.3 质量守恒定律 4.3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活动: 4.3 质量守恒定律 4.3 质量守恒定律1.结论:在化学反应里,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所有的____________。
3.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____________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质量总和化学变化密闭容器 4.3 质量守恒定律[注意] ①反应物是指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部分,反应后剩余的部分不能计入守恒关系中;生成物是指反应后增多的部分,反应前已存在的部分不能计入守恒关系中。
②反应后的物质包括全部生成的物质,有时生成的气体、沉淀容易被忽略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4.3 质量守恒定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____________,生成新物质。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____也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重新组合种类数目 质量 4.3 质量守恒定律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规律总结 4.3 质量守恒定律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1] 4.3 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为什么同是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当导管与大气相连通时装置质量会减轻,而在玻璃管上缚紧气球,反应前后质量却不变呢?[思考交流] 4.3 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当导管与大气相连通时,气体会逸出,导致反应后装置质量减轻;当导管缚紧气球后,产生的气体会被收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都包括在内,因此质量不发生改变。[课堂速记] 4.3 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2] 4.3 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吗?[思考交流] 4.3 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都包括在内,所以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保持不变,天平仍平衡。[课堂速记] 4.3 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3]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4.3 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上述实验都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思考交流] 4.3 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选取应注意:最好不选择反应物在空气中或产物中有气体逸散到空气中的实验。如果涉及空气的成分参与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课堂速记] 4.3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点二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 4.3 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呢?[思考交流] 4.3 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从化学变化的实质来看,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可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课堂速记] 4.3 质量守恒定律[核心应用]核心一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例1 [2017·衢州改编]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4.3 质量守恒定律[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能够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水中加入红墨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故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物处在一个敞口容器中,生成的氧气会扩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3 质量守恒定律[方法点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时,一是要注意所选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二是要注意反应中是否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如果有此情况,必须使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如果没有此情况,反应可以在敞口容器内进行。 4.3 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探究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3 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上图乙的构成如何确定?[思考交流] 4.3 质量守恒定律[课后反思点]
1.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套上气球后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该实验的相关知识是否传授到位?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对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装置的选择?
3.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时,是否更好地应用了模型的思想?
4.教学中是否通过习题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 4.3 质量守恒定律[核心应用]核心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2 [2017·河南]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2 B.NO2 C.NH3 D.SO2B [解析]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有NO2、SO2、CO,而硝酸铜中不含硫元素和碳元素,故该气体是NO2。 4.3 质量守恒定律D 4.3 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丙的质量之和。 4.3 质量守恒定律[方法点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测某种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分清楚被推测物质中含有哪些原子,数目是多少;推断化学反应的某些情况可以先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增减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再去判断其他情况。 4.3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课堂反馈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4.3 质量守恒定律B 4.3 质量守恒定律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2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8 g B.18 g
C.28 g D.30 gB 4.3 质量守恒定律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 )
A.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C 4.3 质量守恒定律A 4.3 质量守恒定律5.硫化氢气体与X的反应可表示为2H2S+X===3S+2H2O(等号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其中X是( )
A.SO3 B.O2
C.SO2 D.O3C 4.3 质量守恒定律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课件9张PPT。常考透视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常考1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说出其表示的多种含义。【出题角度】 判断根据化学方程式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或根据给出的信息判断所描述的反应,或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能获得的信息等。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B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方法透视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反应中微粒的个数比等多种信息。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2、4,直击中考 5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常考2 能根据要求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出题角度】 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或根据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典例 按下列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1)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军特种兵进行夜间射击训练时,在密闭的囊形靶体内充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和氢气,当高温高速的子弹击中靶体时,靶体内的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会听到爆炸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方法透视 书写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关键是借助反应原理或实验现象记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记忆的信息书写;有时题目会独立提供新的情境,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有关现象,此时就需要先仔细分析,然后书写;如果书写陌生的化学方程式,则先要分析出题目中给定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再按要求书写。4.4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但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都不要顾此失彼,需注意以下几点(这也是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几个方
面):①反应符合客观事实,能发生;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要正确;③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④该有的反应条件
要标明,“↓”或“↑”符号使用要正确。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2、3、4,直击中考 6、7课件40张PPT。4.3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4.3 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
用________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又叫_________________,简称反应式。化学式 反应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各部分的含义和反应条件生成 反应物生成物 4.3 化学方程式(1)质的意义: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量的意义:在上述反应中,C、O2、CO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微观意义:在上述反应中,C、O2、CO2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12∶32∶441∶1∶1 4.3 化学方程式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方程式[情景展示]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什么是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提升]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量的方面”表明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如果反应物、生成物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课堂速记] 4.3 化学方程式[核心应用]核心一 化学方程式 C 4.3 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化学方程式可以提供的信息:①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②在什么条件下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④参加反应的各微粒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⑥反应的类型。 4.3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原则(根据)
一是必须以________的事实为根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二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根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同。
[注意]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或反应条件出现错误等属于违背科学实验事实;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属于违背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实验 4.3 化学方程式2.书写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在左、右两边分别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边写______________,右边写______________,中间用“短线”连接,若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则用“+”号连接。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使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再将短线改为等号。生成物反应物化学计量数 4.3 化学方程式常用的配平方法:①最小公倍数法:找出等号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不相等又相差较大的元素,求出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确定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并加以配平。
②奇数配偶法:找出等号两边化学式中出现次数多且原子总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将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最小的偶数2,然后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找出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注意] ①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只能改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绝对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原子或原子团个数的数字或在化学式中间插入数字。
②配平时,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要求为最简整数比,当化学计量数为1时,一般省略不写。 4.3 化学方程式(3)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①在“等号”上或下注明反应条件,如加热(常用符号“△”表示)、高温、点燃、催化剂等。
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有气体,则后者用“↑”号标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难溶物质,而在生成物中有难溶物,则后者用“↓”号标明。 4.3 化学方程式[情景展示1]探究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上面两个化学方程式错在哪里?书写化学方程式该遵循哪些原则?[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有: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上述反应①中把生成物氧化镁的化学式写成“MgO2”,就是在编造物质,违背了客观事实;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上述反应②中等号两边原子数目不相等,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课堂速记] 4.3 化学方程式[情景展示2]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二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3 化学方程式三注:注明化学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催化剂等),把短线改成等号。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的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号,但如果反应物中也有气体,则生成的气体不需要用该符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沉淀,在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加热可用“△ ”代替。[课堂速记] 4.3 化学方程式[情景展示3]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比较简单、常用的方法是“最小公倍数法”。例如,P+O2——P2O5的配平方法 4.3 化学方程式[课堂速记] 4.3 化学方程式[核心应用]核心二 硬水和软水例2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C2H4+______O2——______CO2+______H2O
(2)______Fe+______CuSO4——______FeSO4+______Cu
(3)______Fe2O3+______CO——______Fe+_______CO2
(4)______Na2SO4+______BaCl2——______NaCl+______BaSO4↓1 32 2 1 1 1 1 1 2 3 3 1 1 2 1 4.3 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如“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但配平时,没必要特别注意运用什么方法,配平是最终目的,一个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往往需要对几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4.3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三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4.3 化学方程式 [注意] (1)化学方程式中的“===”不能读成数学代数方程中的“等于”,应读作“生成”或“产生”;(2)化学方程式中的“+”不能读成数学中的“加”,应读作“和”“与”或“跟”。 4.3 化学方程式[情景展示]下图为制取Cl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点三 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如何根据题目的信息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此类反应多是不常见的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般有以下步骤: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4.3 化学方程式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沉淀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沉淀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4.3 化学方程式[课后反思点]
1.学生能否熟练地从物质、微观、质量等角度读化学方程式?
2.学生能否正确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通过举例训练,让学生得到透彻的理解? 4.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③标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即“↑”或“↓”)课堂反馈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A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3 化学方程式D221123知识点3 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3 化学方程式4.二氧化氯(ClO2)可作消毒剂。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制取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其反应原理就是将亚氯酸钠(NaClO2)与氯气(Cl2)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Na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ClO2+Cl2===2NaCl+2ClO2课件10张PPT。常考透视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考1 能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方法。【出题角度】 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表示出各物质的质量比,或计算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典例 在反应“2A + 5B===2C + 4D”中,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22,若 2.6 g A 与 B完全反应,生成 8.8 g D,则在此反应中 B 与 D 的质量比为( )
A.4∶9 B.8∶1
C.10∶11 D.31∶44C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析] 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在反应中二者的质量比为(2×9)∶(4×22)=18∶88,若生成8.8 g D 物质,则反应中生成 C 的质量为 1.8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 B 的质量为 1.8 g+8.8 g- 2.6 g =8 g。由上可知反应中 B 和 D 的质量比为 8 g∶8.8 g=10∶11。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透视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2,直击中考 4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考2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出题角度】 直接利用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找出纯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典例 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化钙(CaH2)固体,用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 化学式为 Ca(OH)2 ] 和氢气,氢气可供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氢化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
(2)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现有 875 g 氢化钙固体(含 CaH 2 96%),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1 CaH2+2H2O===Ca(OH)2 +2H2 ↑解:氢化钙的质量为:875 g×96 % =840 g。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析] (1)已知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计算出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2)根据题给信息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先找出氢化钙与氢气的质量关系,875 g 氢化钙固体中含有杂质,应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然后列比例式求解。4.4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透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直接得出反应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反应中任何纯净物质的质量都可以代入化学方程式直接进行计算。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3,直击中考 5、6课件32张PPT。4.3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3 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的规律,而且还能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质量比 4.3 化学方程式(二)计算步骤
1.计算步骤
设——根据题意设________
写——写出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
找——找出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标在其化学式正下方;把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量标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下面)未知量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列——列出________
求——求出________
答——回答问题
2.注意事项
(1)设未知量时要指明物理量,不带单位。
(2)题目给出量的单位不统一时,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
(3)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任何一种物质都必须是纯净物。未知量比例式 4.3 化学方程式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情景展示]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提升]化学方程式不仅能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的规律,而且还能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比的关系,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课堂速记] 4.3 化学方程式探究点二 已知量为纯净物的简单计算[情景展示]例:在实验室中,将含有15.3 g 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解题步骤 书写格式 4.3 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如何进行已知量为纯净物的简单计算?[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提升]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体现的是纯净物间按一定质量比发生反应的关系,计算时需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纯净且完全反应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体积不能代入计算,需换算成质量再进行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体现的是纯净物间按一定质量比发生反应的关系,计算时需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纯净且完全反应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体积不能代入计算,需换算成质量再进行计算。 4.3 化学方程式[核心应用]核心一 已知量为纯净物的计算 4.3 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体现的是纯净物间按一定质量比发生反应的关系,因此解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纯净的且完全反应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体积是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需根据公式“质量=体积×密度”换算成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4.3 化学方程式探究点三 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情景展示] 4.3 化学方程式[问题探究]含杂质的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思考交流] 4.3 化学方程式[归纳提升]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若不纯,要换算成纯量;若有反应物剩余或原来有生成物的都要扣除。常用以下公式换算: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课堂速记] 4.3 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解题过程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总结归纳] 4.3 化学方程式4.列计算用到的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简明地写出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课堂速记] 4.3 化学方程式[课后反思点]
1.学生是否能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解题步骤?
2.是否能解决有关不纯物质的计算问题?
3.想一想本节课还有哪些没讲解到位?需要补充哪些知识? 4.3 化学方程式[核心应用]核心二 含杂质问题的计算2 t 4.3 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的纯净物的量,若不纯,要换算成纯量;若反应物有剩余或原来有生成物存在的都要扣除。常用以下公式换算: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4.3 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X化学计量数)之比①设未知量
②写化学方程式
③找相关量
④列比例式
⑤求未知量
⑥回答问题单位要统一:代入计算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课堂反馈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4.3 化学方程式B 4.3 化学方程式D 4.3 化学方程式(b-a)(c-a)(c-b)MgOMg和O2知识点2 已知量为纯净物的计算 4.3 化学方程式B 4.3 化学方程式5.某工厂需要20 kg氢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知识点3 含杂质问题的计算 4.3 化学方程式-1 4.3 化学方程式课件29张PPT。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总结提升1.水生命之源——水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悬浮颗粒物 煮沸 单元总结提升建构知识框架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实验分析:正极产生_________、负极产生________,体积比约为1:2气体检验: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可燃结论: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氧气 氢气氢元素氧元素单元总结提升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意义书写计算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考点一 对水的综合考查水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题目通常把对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因此,把关于水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是完成此类综合型题目的基础。核心考点突破例1 3月22日是 “世界水日”,地球的表面虽然70.8%被水覆盖,但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让我们爱护水,从了解水开始。
(1)居民生活所需的水,主要靠自来水厂供给,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吸附悬浮物,使之沉降煮沸肥皂水单元总结提升(3)人类不仅面临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且面临水体污染的危害。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B.生活中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
C.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D.退耕还林,恢复湿地生态
E.在河两岸兴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B、C、E[解析] (1)由于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所以,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吸附悬浮物,使之沉降。(2)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煮沸。(3)生活中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在河两岸兴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都会造成水体污染。单元总结提升考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可以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物质的化学式,还可以解决图像(常见饼状图或柱形图或函数图)或表格题等。题目特点是反应发生在密闭的容器中,给出容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或质量分数,再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解答时不要受题目表面形式的干扰,分析出反应前后每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C单元总结提升[解析]分析图中数据可知,丁物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甲、丙都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丁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例3 [2017·枣庄]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元总结提升A.a一定是反应物
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C单元总结提升[解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减小,生成物质量增加,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物质质量增加了20 g-10 g=10 g,d物质质量增加了20 g-15 g=5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一定大于或等于15 g,反应前a的质量是30 g,b的质量是5 g,由分析可知,a一定是反应物;生成c、d物质的质量和为10 g+5 g=15 g,则反应物a、b剩余的质量x、y之和应为:x+y=(30 g+5 g)-15 g=20 g;x的取值范围应是0≤x≤20;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成c、d的质量比为10 g∶5 g=2∶1。 单元总结提升[方法突破]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判断每种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表达式,标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1)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即是该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2)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是生成的该物质的质量。(3)物质质量无变化的则有两种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或与此反应没有关系。(4)若题目中有待测物质,最后再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别计算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若反应物的质量偏小,则待测物质是反应物,反之,待测物质是生成物。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分析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点三 利用坐标图像或表格数据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坐标图像计算题和表格数据计算题一般题干中不给出纯物质的质量,需要对坐标图和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坐标图像类试题中的纯量多为拐点对应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的数值;表格类试题则需比较分析数据,在数据的变化规律中找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或某生成物的纯量。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解析]从函数图像中可看出,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 g,利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过氧化氢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最后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即可。(1)计算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单元总结提升例5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稀硫酸测定粗锌中纯锌的含量。现称取粗锌20 g,加入到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发生的反应为Zn+H2SO4===ZnSO4+H2↑,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单元总结提升单元总结提升[解析]反应进行过程中的第6 min到第9 min,粗锌及溶液的总质量相同,说明反应已充分进行,锌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粗锌及溶液总质量减少的部分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单元总结提升下面是小明同学考试卷中的部分试题,请你对他的答案进行判断,同时给出讲评并标出解题的关键词。
1.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D )
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
B.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C.实验说明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实验说明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我的答案:( )
我的讲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氢气和氧气是水电解的产物,水本身是一种纯净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单元总结提升我的答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我的讲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书写化学方程式首先准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Fe3O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化学式应为MgO;其次不要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如电解水的条件应为“通电”;三是要给化学方程式配平;最后注意正确标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单元总结提升我的答案:单元总结提升我的讲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总结提升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严格的解题格式,需注意:设未知数时不能带单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正确;正确计算有关物质的相对质量,不要忘记乘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入的已知量要带单位;按要求保留计算结果后面的小数点;不要忘记答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