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6-11 20: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21·cn·jy·com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www.21-cn-jy.com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确定:
物体的沉浮现象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浮沉条件并不一定清楚明白,而这个结论又是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基础,因此把物体的浮沉现象及学生对浮沉条件理解定为本节课重点;说到轮船的工作原理,学生也是略知一,但对轮船为什么能漂浮以及排水量的知识都存在认识误区,因此把轮船工作原理就定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难点的确定:
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多,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学生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涉及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把这部分知识也定为本节教学的难点。2·1·c·n·j·y
五、教法:
采用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学生实验探究与教师、学生演示实验相结合、观察实验现象与作图受力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比较详解、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学生对浮沉现象认识的实验探究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21教育网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1cnjy.com
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塑料深水槽一个,盐60克,鸡蛋一个,自制潜水艇模型,等体积的橡皮泥两个,盛液筒1个,水适量,【21·世纪·教育·网】
学具:分组实验:8组,每组:盛液筒1个,烧杯1个,橡皮泥1个,矿泉水瓶各1个,注射器1个,气管1段,配重螺母若干,小玻璃瓶若干,细吸管若干,水适量,纸巾适量。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节引入:沉浮子模型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向学生展示先向学生展示三个不同物体浮沉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浮沉情况. 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角度,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生互动,必要时帮助纠错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的浮沉情况不一样?并继而提出:物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观察
好奇
兴奋
思考
思考
回答
为后面改变浮力大小变化以及潜水艇从自身重力改变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必备的知识
用贴近时事和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实验探究:
完成对鸡蛋浸没在清水、盐水中的浮沉现象观察实验探究;完成橡皮泥的浮沉现象观察实验探究
结合实验对悬浮和漂浮,下沉和沉底进行对比。
观察到鸡蛋浮沉情况是:下沉-沉在容器的底部;悬浮;上浮-漂浮。总结橡皮泥上浮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实验感知鸡蛋浸没在清水和不同密度的盐水中的浮沉现象和橡皮泥沉浮的现象。
2.总结规律,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下沉与上浮条件:
上浮:F浮>G 向上运动
漂浮:F浮=G静止 V排 < V物
悬浮: F浮=G V排=V物 静止
下沉:F浮 沉在容器的底部。F浮用课件总结出物体下沉与上浮条件,引导学生分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观察
思考
分析
回答
理解
记忆
利用演示实验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将抽象的物理情境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利于让学生的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总结让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系统的了解。通过进一步提问,加深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让学生明确漂浮与悬浮是物体在液体中的两种状态,而下沉和上浮则是两个过程。
3、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工作原理:采用_______的办法,增大_____ ,从而增大可利用的________.
2、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1. 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师自制潜水艇模型演示实验来感受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2、引导学生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解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漂浮:F浮=G
下沉:F浮上浮:F浮>G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即
提示学生:
潜水艇能自由的浮沉,要得益于潜水艇的特殊构造——潜水艇有两个储水仓,储水仓能自由地进行充水和排水,从而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量潜水艇也是用钢铁作成的,可它为什么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潜呢?
总结: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达到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从而决定上浮或下潜的。
分析:潜水艇浸没水中后浮力 的变化
学生分析思考
讨论
回答
观察潜水艇模型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思考潜水艇是怎么利用浮沉条件来实现浮沉的。
听讲
观察
思考,回答
通过老师一步步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将规律教学导入应用阶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自制模型向同学们展示潜水艇上浮和下潜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潜水艇上浮,下潜的原因。
九、板书设计: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沉浮取决于:
上浮:F浮>G 向上运动 漂浮:F浮=G 静止 V排 < V物
悬浮:F浮=G V排=V物 静止 21世纪教育网
下沉:F浮二、如何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方法:
1、 G不变,F浮改变;
2、F浮不变,G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