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规范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基本操作的练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提示、学生总结、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规范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复习难点】
1.正确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把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21世纪教育网
2.由学生解读复习目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基本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知识结构:
提示:按照知识结构,把每一部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补充完整。例如,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主要探究内容: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水蒸气含量的比较。21教育网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21cnjy.com
1.知识结构:
实验基础操作
2.常用仪器(可参考课本P151~P152并补充)。
3.结合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中关于本节的分支,详细回忆并口述操作要点。必要时可用笔写下关键词。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模块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模块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完成学生用书的“单元重热点、易错点突破”部分。
二、课后提升
完成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1教育网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
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
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21世纪教育网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较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
变化前的观察
变化时的观察
变化后的观察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21cnjy.com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成功之处
本堂课实验较多,区别于以往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学习的多姿多彩、生动有趣,能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与人类生活是如此息息相关。因此,事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影响整个学年的化学课的教学。
不足之处
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分变化与性质。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教师展示一杯水)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吗?其中体现了水具有哪些性质?(个人思考,同桌交流)21世纪教育网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8~P9的内容。
提出问题: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21教育网
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探究实验:做课本P9实验1-2。
提出问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等。21cnjy.com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物质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成功之处
本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生没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不足之处
设计问题有些理论化,应从学生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1教育网
【学习重点】
化学实验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途径又是什么?
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11~P12的内容。
提出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进行讨论。
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方案;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21cnjy.com
知识拓展: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的几个环节进行。
阅读课本P12~P14的内容,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探究实验: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烧过程中;熄灭后的现象。
投影:蜡烛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观看,进一步了解实验中发生的变化。
课堂讨论
1.蜡烛燃烧时其状态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2.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
3.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归纳总结
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表达式的意义: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
发光,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
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复燃
阅读课本P14~P15的内容。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何不同?
设计方案:阅读教材了解相关信息。
探究实验:按课本P14~P15完成步骤1~5。
课堂讨论:收集呼出的气体时,为什么说吸入肺内的空气在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呢?
归纳总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呼出体外,它属于化学变化。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认真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探究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不足之处
分组实验时有个别学生不服从小组长安排,体现不出小组的团队意识。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常用仪器 药品的取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1·cn·jy·com
【学习重点】
1.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
【学习难点】
掌握滴管的使用和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的大门,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化学仪器的使用规则。2·1·c·n·j·y
2.由学生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17和P151~P152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当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应该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www-2-1-cnjy-com
2.识记课本P151~P152附录Ⅰ,同排互相检查对常见仪器的认识和用途的掌握情况。
阅读课本P18的内容。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在取用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方法。
归纳总结
投影: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21教育网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21·世纪·教育·网】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知识拓展
1.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把瓶塞打开,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2.药品取用原则总结为:“操作要求有规定,不触不尝不闻味;未说用量取最少,液取一二固盖底;用剩药品会处理,放入指定三不能”。21·世纪*教育网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www.21-cn-jy.com
阅读课本P18~P20的内容。
提出问题
1.取用固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2.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方法。
归纳总结
1.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投影:固体药品的取用图片。
学生:观察学习。
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投影:液体药品的取用图片。
学生:观察学习。
规律总结:液体药品的取用
拿瓶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要认真。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防溅出。量少要用滴管取,一捏二吸悬空滴。倒完液体即加盖,放回标签要朝外。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第1课时 常用仪器 药品的取用
一、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镊子 2.粉末状:药匙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滴加:滴管 2.倾倒:试管 3.量取:量筒
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讲练结合,学生演练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此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导全体学生体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
不足之处
学生对滴管的使用、量筒的测量等操作较差,可能是时间紧,学生练习的力度还不够;个别学生操作不细心,不注意小细节,要鼓励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
【学习重点】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2.装置的连接和气密性的检查。
3.玻璃仪器的洗涤。
【学习难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家做饭时,有的用液化气加热,有的用电饭锅加热,有的用电磁炉加热,还有的用木棒、秸秆等物质加热……在化学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给物质加热呢?21教育网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阅读课本P20~P21的内容。
提出问题
1.酒精灯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给物质加热时又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三查看:①检查灯芯是否烧焦;②酒精量不能少于,不能多于;③实验后查看灯帽是否盖好。
(2)三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21·cn·jy·com
(3)一处理:酒精洒在桌面上着了火,用湿抹布来盖灭即可。
学生:阅读记忆。
投影:可加热的仪器。
学生:观察记忆。
知识拓展:酒精灯灯帽应该在灯熄灭后趁势将灯帽提起一次,再盖好,以保持灯帽内外压强一致,下次使用时容易打开灯帽。2·1·c·n·j·y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1)给固体物质加热: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或生成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2)给液体物质加热:给试管里液体加热,将试管夹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大拇指不要摁在试管夹的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管口切勿朝向人。www.21-cn-jy.com
提出问题:正确连接实验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在化学实验中连接仪器应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投影: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示意图。
学生:观察操作。
知识拓展:组装仪器一般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拆卸仪器时,一般先拆开各仪器间的连接导管,然后由右到左、由上到下依次拆卸。21cnjy.com
提出问题
1.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是怎样的?
2.若玻璃仪器上有难溶性的物质如何洗涤?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倾倒废液→加热后的要冷却→用自来水荡洗→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清水洗→放指定位置晾干。【21·世纪·教育·网】
2.难溶物的洗涤。
(1)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涤剂洗涤,再用水洗。
(2)难溶性的氧化物、难溶性碱或碳酸盐:先加稀盐酸,再用水洗。
3.仪器洗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洗净的试管可倒置在试管架上,晾干备用。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一、物质的加热
二、连接仪器装置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
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讲练结合,学生大胆地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怕脏或怕仪器破损,回避动手操作,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