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酥油茶揭示蕴藏生活中的化学奥秘,学会总结和归纳生活中用到的化学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复习并归纳相关知识,学会实验操作,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酥油茶的过程,复习相关物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感受化学的奥秘、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1教育网
【复习重难点】
对知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引言:本单元学习了燃料燃烧的相关知识,现在对知识进行梳理。
2.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复习重难点。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熟记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并记住一些常用的图标。
1.化石燃料
1.清洁燃料
3.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燃烧与灭火
知识模块二:燃烧与热量
知识模块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完成学生用书的“单元重热点、易错点突破”部分。
二、课后提升
完成单元测试卷。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21世纪教育网
【学习重点】
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说明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习难点】
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复习:什么叫燃烧?燃烧条件有哪些?今天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
2.明确实验目标,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学生阅读课本P150的相关内容并掌握以下内容。
实验用品:镊子、烧杯、坩埚钳、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酒精灯、水。
1.实验: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上述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如果加热时间较长,水蒸发后,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21教育网
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说明二者都是可燃物。放在铜片两侧给它们加热后可看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你能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吗?
答: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然后在一支蜡烛上扣住一只杯子,看到被杯子扣住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21cnjy.com
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设计实验验证每一个条件时,需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如要探究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条件,就要选取相同的可燃物,温度都达到着火点,然后通过对比有氧气和没有氧气时燃烧是否会发生,从而确定氧气对燃烧的影响。21·cn·jy·com
知识拓展:如果将实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答: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可燃物不易燃烧。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根据生活经验,请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代替并设计实验,证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答案合理均可)
检测反馈 达成目的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成功之处
本节课是学生的实验课,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动脑能力,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体现化学新课标的理念。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严密,实验现象不明显,造成实验失败。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燃烧的现象了解燃烧的概念。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2)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学习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经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火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火有“功”也有“过”。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燃烧。21世纪教育网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观看实验7—1,完成课本P129的讨论题,并总结燃烧的条件。
投影:几种可燃物的着火点。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燃烧的条件。
探究实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投影:燃烧条件实验。
学生:观察并思考燃烧的条件。
实验:做课本P128实验7-1。
投影:燃烧条件的视频。
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归纳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提出问题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做课本P130灭火的原理实验。
归纳总结
1.灭火原理。
2.灭火方法。
3.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阅读课本P131灭火器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
1.家用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泄漏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附近贴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为什么?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探究实验:做课本P132~P133实验7-2。
归纳总结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三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者选其一
三、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可燃物爆炸的条件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成功之处
本堂课的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内容趣味性强,学生获取知识积极主动。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来关心、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不足之处
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但学生交流的深度不够。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燃料的合理利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
(2)知道化石能源的用途;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学生分组实验、阅读、自主学习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实验、讨论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2)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增强节约使用能源的观念。
【学习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复习引入: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
灭火的方法:隔离或消除可燃物;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灭火)。
2.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学生阅读课本P136的内容。
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时,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呢?
讨论交流:结合以前学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现象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实验活动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或几小块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CaO),再加入约2 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21世纪教育网
【实验现象】生石灰逐渐膨胀,碎裂成粉末,产生大量的白雾,用手触碰试管外壁,感觉发烫。
【实验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归纳总结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21cnjy.com
学生阅读课本P137~P140的内容。
提出问题
1.你家中做饭、洗浴时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4.以上使用的燃料有什么优缺点?
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石燃料的利用。
归纳总结
1.三大化石燃料(矿物燃料):石油(工业的血液)、煤(工业的粮食)、天然气。它们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它们是不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21教育网
2.煤: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氮元素、硫元素与氧元素)。
3.石油:石油的主要成分(碳和氢元素,石油中含有有害的金属元素铅)。
4.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它的化学式为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1·cn·jy·com
注意:点燃之前要检验纯度,防止爆炸现象发生。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第1课时 燃料的合理利用
一、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成功之处
本堂课教学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自学、收集资料、分组整理资料、相互交流等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对能源关系、全球未来命运的共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
不足之处
学生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化石燃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能燃烧层面上,部分同学知道一些化石燃料的成分,对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的综合利用知道的不多。
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能说出酸雨的危害。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运用学生分组实验、阅读、自主学习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增强节约使用能源的观念。21教育网
【学习重点】
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难点】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 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复习巩固。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__。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
2.当你在煤灶边待一段时间后,你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你注意观察过经常使用煤作燃料的地方吗,它的铁制品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吗?21·cn·jy·com
3.据你的了解,使用燃料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P139~P142的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有多严重,能不能不用化石燃料?
2.汽车用的燃料主要是什么?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如何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讨论相关原因。了解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投影: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图片。
投影:模拟酸雨形成的视频。
学生:观察并思考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归纳总结:酸雨的危害及产生原因。
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新能源的利用。
归纳总结
1.氢能源。
特点:氢气本身无毒,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燃烧产物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21cnjy.com
2.乙醇。
3.其他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www.21-cn-jy.com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的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成功之处
本堂课教学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自学、收集资料、分组整理资料、相互交流等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国情教育,使学生对能源、环境这些关系全球未来命运的共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不足之处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太少,对能源的节约认识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