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4-22 1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高一物理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复习历史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小结巩固练习作业制作人:袁威万有引力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复习: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历史回顾神圣和永恒的天体必然应该做最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无需动因。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物体做圆周运动。行星一定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在行星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证明了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是光明。             
——蒲伯艾萨克·牛顿
ISSAC NEWTON
(1642-1727)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开普勒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本人超凡的数学能力万有引力的推导:如果认为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谁来提供向心力?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为行星所受的向心力
若r是太阳和行星之间的距离,v是行星运动的线速度,m是行星的质量。那么:得出结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G是一个常量,对任何行星都成立太阳和行星之间月球和地球之间任意两物体之间1687年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G为常量,叫做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理.G在数值上等于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标准值常用值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匀质球体之间。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重要意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在科学文化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的信心。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分析:(1)地球表面可见,g与R是有关系的(2)地球离地面高为h可见,g与h是有关系的在地球表面或在地表附近,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巩固练习-1两个大小相同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半径为原来两倍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A 4F
B 2F
C F
D 16F巩固练习-2地球半径为6.37×106m.同学们试计算一下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为多大?(T=27天)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方法和思路
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万有引力的普遍性: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两物体之间
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只适用于两质点和两匀质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作业:练习一 (2)(3)(4)
完成《学习指导》上相应的题目万有引力定律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