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A碛:qì, 阜fù;B錾:zàn,睇,读dì;C“苒”音rǎn, 盥guàn。
2.C。A喧嚣、金块珠砾;B针灸、走投无路;D 弊病、深谙此道。
3.D。A项 “许”期望;“接”结交;B项 “幾”细微的征兆 ;“下”使……放下;C项“穷”走到尽头;“襟”以……为衣襟。 21cnjy.com
4.A。A项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第一个“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第二个是代词,那里。C项第一个“之”主谓间取独,第二个是动词,到;D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表并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C A动词活用名词;B形容词活用名词;D名词作状语。
6.B
7.C。A项均为宾语前置;B项均为定语后置;C项第一句为省略句“不随(之)以止”,后一句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来源:21cnj*y.co*m】
8.B。应译为“戍边的士卒呐喊起义,函谷关就被攻下了,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9.D。“工笔细描”有误,此处为白描。
10.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山水色彩变化之美)
11.C 羽、飞、马超为句子主语,也、哉、乎为句末语气词。“阻戎”“负勇”为并列谓语部分,“惜哉”为独立的语气词。www-2-1-cnjy-com
12.D “世宗”为汉武帝刘彻死后追加的庙号。
13.C 文中“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一句,只是说明了赵云在获得谥号的时间上晚于诸葛亮等人,并未说明赵云的谥号等级低于其他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1)第二年,诸葛亮出兵,扬言军队要经由斜谷道,(所以)曹真派遣大部分将军队(在斜谷道)抵挡蜀军。(“出军”“扬声”“当”各1分,大意2分,共5分)www.21-cn-jy.com
(2)在后主统治时期,诸葛亮的功业和德行超出当世,蒋琬、费祎承担国家重任,他们也被授予谥号。(“盖世”“荷”“见谥”各1分,大意2分,共5分)21·世纪*教育网
15.(1)CD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歌颂了滕王阁周遭的景色始终是美丽的”说法错误,应为暗示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显著,而人事代谢的变化则是非常明显的。D项“无踪可寻的梅仙使岭上的云显得荒凉”理解错误,应是梅仙已无踪可寻,只见岭上荒凉的秋云来往无定。21*cnjy*com
(2)①伤秋之情。“逢秋思易伤”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伤秋之情,目睹苍凉的秋景,更增添了作者的伤感。②时光易逝,世易时移,人事变化的伤感。“依然”“终古”不变的是自然景观,而当初的高人逸士却早已不见踪影。“几回亭草绿”有时光易逝的感慨。③思乡之情。首句中的“客”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尾联“不见南来雁”,因此也无由得到故园的“书札”,表达了思乡的惆怅。【出处:21教育名师】
16.(1)长烟落日孤城闭。(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版权所有:21教育】
17.AE。A项因果不当,弟弟的推测更直接的原因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而不只有依据鹤的品性。E项“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运用心理描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8.①对受伤的“鹤”的同情。②在豢养“鹤”时的愈发喜爱之情。③得知不是“鹤”而是白鹭时的懊丧(失望)之情。④白鹭被我驱逐却依旧对我亲热,使我更加恼怒⑤看到猎人枪杆上已被杀死的白鹭时的愧疚之情。 (每点1分)
19、以“鹤”为标题:
①符合小说主体内容。故事的主角虽是“白鹭”,但它一直被“我”以“鹤”的身份来豢养。
②全文线索。“鹤”贯穿全文,起着线索的作用,故事情节围绕着“我”对鹤的情感变化展开。
③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既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能引起读者对人的行为进行反思。
④深化主题。通过自己养“鹤”的回忆以及“鹤”的遭遇,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唤和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尚高贵品质而伪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每点两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0.A(①舞文弄墨: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含贬义,此处用来指“恒大集团工会举办首届职工书画展,公司职工参与活动,共度国庆”不合语境。②正确。惨淡经营意为动笔之前的精心构思,借以形容苦心筹划,营谋某事。③正确。“不翼而飞”意为没有翅膀却飞走了,借以比喻物品忽然丢失、消息传播得很迅速。④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仰慕;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句中的用法是望文生义。⑤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⑥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符合“公众议论纷纷”的语境。
21.C。A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是由于……没有特色”或“是跟风严重……的结果”。B项成分残缺,应为“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的方法” D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删去“禁止”或“不得”。21教育网
22.D。A省略号与“等”字只用一个;B“来”、“右”后的顿号均为逗号;C去掉冒号
23.①为了人格更加完善 ②应与其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③阶段原则
(答对一处1分,两处3分,三处5分,大意对即可)
第一处,根据“包括精神自我升华和灵魂自我觉醒等,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语境,可知“人性原则”是“人格完善”方面,所以可填“为了人格更加完善”;2·1·c·n·j·y
第二处,根据“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语境,可知“全面原则”是各科知识都要读,所以可填“应与其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21·cn·jy·com
第三处,根据“人性原则、全面原则”和“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语境;这里应是“阶段原则”;
24.评分建议:
一、关于审题。
这是一个比喻型材料作文。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储蓄资金,以备急需支出的重要性,启发作者感悟生命同样需要储蓄。例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谚语,说明生命的孕育需要“储蓄”;而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更需要一步一步的培养与一点一滴的知识“储蓄”。所以,认识到这一点后,就要考虑文章的主旨“开掘要深”。本话题的写作应该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实质,由实就虚,由具体到抽象,要从人生意义上去挖掘精神富矿。
二、关于评分。
①作文评分切入分为42分。如果只能泛泛而谈,肤浅立意,不宜高于46分。
②内容丰富,立意深刻,有创新,有文采,满足其中一项,可酌情给予发展等级分。
立意深刻,主要体现为能在认识和处理好“储蓄”与“人生”二者的关系上做文章,深入开掘,则给予发展等级分。如:“储蓄”要有目的性,计划性,需要持之以恒;“储蓄”是个过程,从如果说漫长而艰辛的“储蓄”过程是数量上的变化,那么精彩辉煌的人生就是储蓄之后的质变;“储蓄”背后折射的人生态度等。
三、表达方式。根据写作提示中的规定,注意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文体规范。
【参考译文】
赵云,字子龙,是常山真定人,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当时袁绍自领冀州牧,公孙瓒深深担忧冀州民众跟从袁绍,对赵云来归附非常高兴。公孙瓒开玩笑地对赵云说:“我听说你们州的人都愿意追随袁氏,你为何单单使自己的心回转,能迷途知返投奔我呢?”赵云回答说:“天下惊恐不安,不知道谁才是明主,百姓遭遇了重重的厄运。本州经过商讨,要跟从仁政所在,追随您不是因为我们疏远了袁公而单单看好将军您。”
等到先主被曹操追到了当阳长坂,先主抛弃了妻儿向南逃走。有人说赵云已经向北去投奔曹操了,先主用手戟投他道:“子龙不会抛弃我逃走的。”不一会儿,赵云归来。他亲自抱着先主的儿子,就是后主;保护着甘夫人,就是后主的母亲,使二人都幸免于难。赵云升迁为牙门将军。先主进入属地,赵云被留在了荆州。
建兴元年,赵云担任中护军、征南将军的官职,被封为永昌亭侯,升迁为镇东将军。建兴五年,跟随诸葛亮在汉中驻守。第二年,诸葛亮出兵,扬言军队要经由斜谷道,(所以)曹真派遣大部分军队(在斜谷道)抵挡蜀军。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往斜谷道进军来对抗魏国军队,而自己亲自攻打祁山。赵云、邓芝的军队较弱而魏国的军队强大,两人在箕谷打了败仗。(战后)诸葛亮问:“当初街亭之战退兵的时候,军队损失得很严重,甚至不能再收编起来;箕谷之战退兵的时候,军队和开始作战时相比没有损失多少,什么原因呢?”邓芝回答说:“赵云亲自断后,从军队物资到日常的零碎物品,丝毫没有被抛弃的,士兵将领没有失散的可能。”建兴七年,赵云逝世,被追谥为顺平侯。2-1-c-n-j-y
一开始,在先主统治时期,只有法正被授予谥号。在后主统治时期,诸葛亮的功业和德行超出当世,蒋琬、费祎承担国家重任,他们也被授予谥号。陈祗深受宠幸,所以特地授予谥号作为特殊的褒奖。夏侯霸从魏国来归附蜀国,所以又被授予谥号。在这个时候,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才被追谥,当时人们议论认为这件事是光荣的。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次子赵广,担任牙门将,跟随姜维到沓中,在对敌时战死。
时评曰:“关羽、张飞都自称可以匹敌数万人,是当世的虎臣。关羽能够报效曹操,张飞因为道义释放严颜,两人都有国士的风采。但关羽刚愎自用,非常自傲;张飞暴虐,不行恩德之事,两人因为短处而自取失败,这是很普通的道理。马超依仗勇力阻挡曹操,使其宗族覆灭,可惜啊!但可以从困厄出发达到安定和平的处境,这不是更好吗?黄忠、赵云坚强刚毅,健壮勇猛,都是先主的得力帮手,大概是灌婴、夏侯婴一类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