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7张PPT。古代诗歌五首导入新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在几千的历史长河中,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好词好句: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对家国命运的忧思;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对前途的担忧;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对理想的追求……今天,我们来学习几首古诗,从中感悟古人对家国、对命运前途的担忧。诗歌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怆然(chuàng) 涕下(tì)
悠悠( yōu)整体感知2、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前 / 不见 / 古人, 后 / 不见 / 来者。
念 / 天地之悠悠, 独 / 怆然而涕下!走近作者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随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多次进言,不听,反被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诗意理解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诗意理解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诗意理解 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贤明的君主又会在哪里以前以后茫怀
然才
无不
奈遇
深层探究 2、“念天地之悠悠”一句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空间观念?深层探究 3、诗人为什么会“独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深层探究课堂板书诗歌赏析望 岳杜 甫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岱宗(dài) 生曾云(céng)
决眦(zì) 夫如何(fú)整体感知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望岳 ( 杜甫 )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
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
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
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走近作者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存诗1500多首“三吏” “三别”等杜甫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意理解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丽。诗意理解荡胸:使心胸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诗意理解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深层探究1、诗歌首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深层探究2、赏析颔联中的“钟”“割”两个动词。深层探究深层探究3、颈联的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深层探究4、诗的尾联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课堂板书远望 整体形象——参天耸立 由
近望 泰山美景——秀美高大 望
细望 山之景物——幽深神秘 到
愿望 凌云之志——高瞻远瞩 想望岳诗歌赏析登 飞 来 峰王 安 石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遮望眼(zhē) 自缘(yuán)整体感知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 千寻塔,闻说鸡鸣/ 见日升。
不畏浮云 / 遮望眼,自缘/身在 / 最高层。整体感知 3、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整体感知 4、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走近作者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王安石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
(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诗意理解千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千寻,意指非常高。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自缘:因为。“自缘”亦作“只缘”。诗意理解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深层探究1、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深层探究2、如何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深层探究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给我们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课堂板书借景抒情
借情喻理 登飞来峰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诗歌赏析游 山 西 村陆 游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足鸡豚(tún) 叩门(kòu)
箫鼓(xiāo )整体感知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 / 腊酒浑,丰年留客 / 足鸡豚。
山重水复 / 疑无路,柳暗花明 / 又一村。
萧鼓追随 / 春社近,衣冠简朴 / 古风存。
从今 / 若许 / 闲乘月,拄杖 / 无时 / 夜叩门。整体感知3、标题“游山西村”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走近作者字务观,号放翁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有
“小李白”之称、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诗意理解腊酒浑:腊酒,腊月所酿的酒。浑,古代以酒的清浊定酒的品质,酒浑说明酒的品质较差。
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河流交错相通。诗意理解柳暗花明:暗,指深绿色,明,指花色红艳。
箫鼓追随:箫鼓声一阵接着一阵。
若许:如果可以。
闲乘月:趁着月明出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诗意理解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深层探究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深层探究2、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深层探究 3、从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中你读出了什么?足暗示出又过了一个丰收年丰收喜悦
热情周到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丰莫笑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深层探究 4、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深层探究 5、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深层探究 6、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联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课堂板书诗歌赏析己 亥 杂 诗龚 自 珍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白日斜(xiá) 吟鞭 (yín biān )
己亥( jǐ hài)整体感知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 / 离愁 / 白日斜, 吟鞭 / 东指 / 即天涯。
落红 / 不是 / 无情物, 化作 / 春泥 / 更护花。走近作者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主张“更法”、“改图”,
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
(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这首诗。诗意理解浩荡:无限。
白日斜:太阳西斜,意指黄昏。
吟鞭:诗人的马鞭。
天涯:即浪迹天涯。
落红:落花,这里是诗人自比。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诗意理解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深层探究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深层探究2、如何理解首句中“白日斜”三个字?深层探究 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了什么?深层探究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板书满载离愁,远归故里—叙事抒情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心系国家述愁
抒怀拓展延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值得我们去体会。请收集一些饱含哲理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诗题。巩固提升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给拼音写出汉字。
涕下( ) 白日斜( )
决眦( ) 夫如何( )
zhē望眼( ) chuàng然( )
鸡tún( ) xiāo鼓( )(tì xiá fú zì
遮 怆 箫 豚)巩固提升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造化钟神秀( 聚集 )
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诗 )
念天地之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巩固提升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巩固提升4、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 ,
”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 。巩固提升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课堂小结 读诗能陶冶人的性情,特别是那些优美的诗句,能让你留恋忘返,废寝忘食。这篇课文中的五首古诗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体会到了古人的各种情怀:怀才不遇、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同学们,多读古诗,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