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6-13 09:47:10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压强
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21教育网
本章共4节:
1.第1节为“压强”,本节主要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2.第2节为“液体的压强”,本节主要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3.第3节为“大气压强”,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特点和应用;
4.第4节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讲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同时在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使学生能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21教育】
本章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会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生活实例来解释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原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气压的测定;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
本章课时安排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8课时:
第1节 压强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压强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
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2·1·c·n·j·y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压力小桌、砝码、细砂、海绵及周边其它物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挑战中考训练”中的习题(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2-1-c-n-j-y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课件:厚厚的积雪,人们在雪地上玩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而滑雪者穿着雪橇不仅不会陷入雪地,而且还能飞奔疾驰.【21教育名师】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两个大拇指顶住中性笔笔尖和笔帽,观察笔尖和笔帽陷入两个指头的深度,体验两个手指头的感觉.
教师提问:
问题一: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指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并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雪地上留下脚印是因为雪地受到人的压力,手指感到疼痛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师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进压强的概念.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压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压力的产生及其作用效果
1.压力的产生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在前面学习过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师 回答正确,人站在雪地对雪地有压力;手指顶住中性笔有压力,那压力如何产生的?
生:人们走在雪地里,鞋底与雪地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形变产生了力;手指顶住中性笔,中性笔与手指间发生形变产生了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生了形变.21·cn·jy·com
师:回答正确,由此可见,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也可以说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www-2-1-cnjy-com
板书: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产生的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力的作用.
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压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并讲解.
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有何关系(多媒体课件)
压力是弹力的一种,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作用点在重心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压力与重力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力,二者不能混淆.【21cnj*y.co*m】
虽然压力与重力性质不同,但有的时候,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故它们的大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观察下列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图甲:杯子(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而且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压力是由杯子的重力引起的,大小上有压力F等于重力G;21-cnjy*com
(2)图乙:图钉(物体)被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对墙面的压力跟图钉的重力无关,只取决于外力——手作用在图钉上的力.
(3)图丙: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着重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小明用10N的水平方向的力把重1.2N的黑板擦挤压在黑板上,并使黑板擦贴着黑板匀速直线下滑,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作出黑板擦受力示意图,并标出各个力的大小.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黑板擦受到重力G和摩擦力f;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F和黑板对它的支持力N.由于黑板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零,即重力G与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压力F与支持力N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G=f=1.2N,F=N=10N.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师 我们刚才看到小孩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入雪里;运动员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却几乎没有陷入雪里;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用的力越大,皮肤陷入越深;用手指顶住中性笔的两端,笔尖、笔帽对手指有压力,笔尖扎进手指深些,笔帽扎进手指浅些.请大家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
生1: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生2: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师 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师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那么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可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 那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请大家就利用自己手头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如海绵,细砂,砝码、压力小桌等)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如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小桌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探究的某一因素是__________;
(2)选用的是图________;
(3)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
解析:比较图A与B,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压力越大,凹陷越深.比较图C与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不同,泡沫凹陷的程度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凹陷越深.
答案:(1)压力大小(2)A与B(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或:(1)受力面积(2)C与D(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知识点2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师 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引进“压强”这个物理量,即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师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速度、密度的定义,请大家回忆下.
生回忆: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www.21-cn-jy.com
师 压强的定义也是这么制定的.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师 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请大家根据前面学习的密度、速度的定义,说出压强的定义式.
生: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用公式表示为p=F/S.
师 回答正确,像这种下定义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方法,请大家要熟悉.
师 下面我们学习压强公式中各个符号意义及单位: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师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的科学家帕斯卡.在工程应用中,常用千帕作单位.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Pa=1N/m2,那么请大家思考,压强为1Pa表示什么物理意义?21世纪教育网
生:表示1 m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板书:
注意:(1)在应用压强定义式p=F/S进行计算时,S指的是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不一定是物体的面积.21cnjy.com
(2)公式p=FS中,不能简单地说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物理学中的公式不同于数学公式,它除了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例题3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31页例题,并讲解.
例题4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用50N的力F把砖分别压在水平桌面上和竖直墙壁上.如果砖重为20N,砖与受压物体的接触面积均为200cm2,则桌面和墙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多少?
分析:在解答有关压强问题时,首先要把与压强有关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辨析清楚,再应用压强公式解题.本题的常见错误是:错误地认为砖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砖的重力,或误认为砖对墙的压力等于砖的重力和外加压力之和.21*cnjy*com
解:由甲图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力F1=G+F=20N+50N=70N,受力的面积S1=200cm2=0.02m2,桌面受到的压强p1=F1/S1=70N/0.02m2=3.5×103Pa.
由乙图可知,墙壁受到的压力与砖的重力无关,所以F2=F=50N,墙壁受到的压强p2=F2/S2=50N/0.02m2=2500Pa=2.5×103Pa.21·世纪*教育网
【教师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我们还知道了压强的定义式,并能进行压强的相关计算.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1.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在帮助学生理解压强概念时,采取了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进行类比的比值法下定义,正是这些方法的不断深入领会与应用,帮助学生丢掉“拐杖”,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21*教*育*名*师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压强的综合运用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好习惯.
2.通过观察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难点】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钉、细绳、橡皮泥、钩码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21·世纪*教育网
【新课引入】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1: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木板.(如图甲)
实验2:挂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如图乙)
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丙,丁,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丙:铁轨铺在枕木上 丁:书包带上有个较宽的垫肩
生:它们的受力面积大,产生的压强小.
师 你们知道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 这就是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一起来继续探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师 从上面甲、乙两个图中,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方法,大家归纳出增大压强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板书: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师 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增大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就学生举例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分析、按不同的方法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效果会更好.21教育网
师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例如,在田间劳作时,为了不使拖拉机陷进泥地里,便要设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请大家再就上面的丙、丁图中的方法,分析归纳减小压强的办法.21cnjy.com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板书: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力.
师 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减小压强的实例,分三个小组,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准确又多.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给予表扬,并分析归类整理.同时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效果会更好.21世纪教育网
师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实际的需要,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好,下面请看例题.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答案:C
知识点2 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师播放课件1:(视频)
视频:(1)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用细长而坚硬的尖喙叮咬树木中的虫;
(2)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在沙漠上行走的情景;
学生欣赏,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自然选择了生理器官,以适应生存的环境.类似的还有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鹰有锋利的爪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捕捉猎物.2·1·c·n·j·y
师 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欣赏课件2:(视频)
视频:(1)锯、剪刀、斧头等用了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
(2)儿童玩具、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棱角尽量要做得圆滑些,以防伤及别人.
学生思考、分析哪种方式是为了增大压强,哪种方式是为了减小压强,并积极回答.
师 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请大家思考以下情景:
(1)当有人不小心陷入泥潭、沼泽、冰窟窿中,采取怎样的方式营救?
(2)当列车出现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工具如何敲打玻璃窗爬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第一种情况,我们必须设法减小压强,以防施救者也被陷入其中,因此,往往用木板铺在泥潭、沼泽、冰面上,然后人才能爬过去抢救.第二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选择能增大压强的工具击打玻璃窗,如选择锋利的安全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www-2-1-cnjy-com
注意:增大或减小压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例如:重型拖拉机安装两条履带,原因是拖拉机重力很大,对地面的压力大,要减小压强,不能减小压力,只能考虑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21cnj*y.co*m】
板书: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1)压强与生物生理器官的自然选择密切相关.
(2)压强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3)压强与我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
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器官不断地得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下列给出的动物器官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21*教*育*名*师
A.啄木鸟的嘴 B.老虎的牙齿 C.骆驼的蹄子 D.蝙蝠的耳朵
解析:A项中啄木鸟的嘴,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树的压强,容易啄开树皮.B项中老虎的牙齿,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嘴对肉的压强,容易撕开肉.C项中骆驼的蹄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沙漠的压强,不容易陷下去,符合题意.D项中蝙蝠的耳朵是起着收集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不符合题意.21-cnjy*com
答案:C
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重2t的6轮汽车,标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g取10N/kg)
(1)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
(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超载的危害.
分析:(1)由p=F/S计算轮胎对路面的压强,压力F等于总重力G,受力面积S为6个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然后与规定的压强要求比较即可判断;21·cn·jy·com
(2)超载即是汽车的总质量增大,那么车的惯性增大了,不容易操纵,出现紧急情况时,刹车难以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压力增大,对路面的压强增大,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增强,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21教育】
解:(1)p=F/S=mg/(nS)=(2+8)×103kg×10N/kg÷(6×0.02 m2)=833kPa>700kPa.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载货车辆轮胎对地面的最大压强,因此该货车超载了.
(2)超载造成的危害很多,如:车辆对路面产生巨大的压强容易使路面变形,从而大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超载汽车质量过大,惯性大,不易操纵,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等.
例题4 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图所示.(g取10N/kg)www.21-cn-jy.com
(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____m2.
(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测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ρ、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2-1-c-n-j-y
解析: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人的重力,所以计算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时,首先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先算出重力,然后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压强,计算时要注意用双脚的着地面积等.测算鞋印面积时,可以把填满的沙子看作柱体,然后结合密度公式来计算推导.【21教育名师】
答案:(1)1.52×10-2(大约有38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S=2cm×2cm=4cm2)
(2)王丹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p=F/S=G/S=500N/2×1.52×10-2m2=1.64×104Pa.
(3)鞋印坑的体积:V=m/ρ
鞋印的面积:S=V/h=m/ρh
【教师结束语】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压强的概念,熟悉了压强的定义式,知道了减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同时,还明白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在应用压强的知识,总之,压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1.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让学生观看课件,然后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它们的共性,分类整理,归纳方法.最后,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举例,进一步强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定义式,为运用定义式进行压强的计算打下坚实基础,起到双重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1*cnjy*com
2.在探讨压强在生活中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将压强的应用从三种情况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思考,感受自然、人类生产、生活与压强密切相关,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坏.教育我们必须爱护公共设施.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关注到学生生活,关注了自然,关注了社会.
教学板书
我国古代对压强的研究
固体、液体、大气所产生的压强,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运用的实例和记载.在建造宫殿、庙宇、楼阁、宝塔以及都江堰、大运河时,我国古代工匠们都考虑了底基、围墙、堤坝所能承受的压力问题.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记载着建筑堤坝、围墙等应具有一定的形状,提出了在施工中应考虑大底部与小顶部的合理比例.“凡为防,广为崇方,其叁分去一,大防外”.这就是说在筑堤坝时,要考虑底宽与顶高的比例,顶方比底要减少三分之一(为削减的意思),这样的堤坝才能保证下底部的稳定性.还记载了“囷、窌、仓、城,逆墙六分”.这里的“囷”是圆形粮仓,“窌”是房屋.意思是在建造“囷、窌、仓、城”时要考虑底宽大于顶宽,高为墙厚的6倍.这些都是工匠们在施工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圆仓装满时底面的侧压力大于上面的侧压力,因此底部宽才能承受住底面的侧压力.【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