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纳溪中学高2011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出后,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下面。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茶峒(tóng) 凫水(fú) 讪讪(shàn) 刀俎(cǔ)
B.涎皮(xián) 歆享(xīn) 炮烙(páo) 投奔(bēn)
C.吮吸(yǔn) 胡诌(zhōu) 间或(jiàn) 鞭笞(chī)
D.竹篁(huáng) 莞尔(wǎn) 拓片(tà) 碾坊(niǎn)
2.下列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船棹 山清水秀 修禊 膏腴
B.枯槁 铤而走险 寒暄 讥诮
C.烟蔼 突如奇来 诡秘 逡巡
D.苇眉子 一枕黄粱 形骸 角隅
3.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1)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____妇女儿童发展的突出问题。
(2)京剧脸谱、剪纸、篆刻、中国结、竹简字、楹联等民族艺术品,____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3)这英勇悲壮的一幕,今天仍然让人____。
A.妨碍 彰显 振动 B.妨害 显示 震撼
C.妨碍 彰显 震撼 D.妨害 显示 振动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广大干警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B.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C.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D.有些技艺炉火纯青的厨师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与烹饪操作中的常规有所偏离,从而形成美食的创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城市文化的关注以及城管执法中一些事情的发生,促使大家思考和转变执法理念。
B.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C.根据教育部出台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今年综合素质、诚信记录将成为首次录取条件。
D.蓝牙是一种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用于连接电视机、计算机、数字相机等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的近距离无线传输手段。
6.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198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热门话题。
。 , 。 。 。所有这些派别, 。
① 虽有人自称“国粹派”,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分子
② 各派学者纷纷议论,褒贬不一
③ 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
④ 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
⑤ 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
⑥ 其中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来论证他们的主张
A.③⑤⑥④①② 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④⑥① D.②③①⑤④⑥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孙犁,现代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洗练,有“诗体小说”之称。其小说和散文结集成为《白洋淀纪事》。
B.《祝福》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者选择祥林嫂这一典型妇女为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也反映了当时国民的愚弱和社会的冷酷无情。
C.《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夸张和讽刺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形象,深刻揭露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沙皇专制制度。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地球表层发育的冰川(盖)、积雪、冻土、江河湖海冰,以及大气圈中的固态水组成了地球冰冻圈。我国冰冻圈分布广泛,不仅有重要的气候效应.还是干旱区和绿洲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
我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最发育的国家,冰冻圈的状态与我国的水安全息息相关。我国冰川面积达59425平方公里,占全球中、低纬度冰川面积的50%以上;多年冻土区面积约220万平方公里;稳定积雪区(积雪日数超过60天)面积约420万平方公里。冰雪和冻土的广泛发育,对我国乃至亚洲众多大江大河有重要影响。实际上,正是由于众多冰川的存在,才使得我国深居内陆腹地的干旱区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也使得我国干旱区有别于世界上其它地带性干旱区。这种冰川——绿洲景观及其相关的水文和生态系统稳定并持续存在的核心是冰川。
我国冰冻圈作用区是10条大江大河(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怒江、澜沧江、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的源区,冰川、冻土和积雪对这些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表现为:短期内,冰川的加速萎缩可导致河川径流增加;随着冰川的大幅度萎缩,势必引发河川径流的持续减少,不仅减少水资源量,更使冰川失去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导致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人类发展。
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我国冰冻圈系统对高寒和干旱区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冰川变化影响寒区和干旱区河川径流、湖泊湿地等水域的变化,通过水循环的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冻土分布面积广阔,冻融过程中的水量、能量循环对水文、生态和气侯的影响十分显著。
冰冻圈作为冻结的水体,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化影响冰冻圈的变化,反之,冰冻圈通过其反照率、温室气体源汇、气溶胶等作用影响气候变化,冰冻圈的扩展或萎缩会导致参与局地、区域或全球能水循环的能量和水量减少或增加,并伴随着能水平衡的改变使其与气候、水文、环境和生态等之间产生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
我国是受冰冻圈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加速融化和冻土的退化,己引起了与之相关的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冰崩、雪崩以及冻土热融等各类冰冻圈灾害发生频率、强度、范围的增加,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交通、建筑、信息等的畅通。冻土的热融等灾害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直接威胁着我国多年冻土区工程的建设、安全运营与维护。
冰冻圈研究具有科学意义及其应用前景。冰冻圈研究可为系统评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当前,世界范围内冰冻圈萎缩成为普遍现象,各方面的影响逐步显现。冰川变化是我国西部水资源和灾害的重要因子,对未来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灾害防治影响深远;广泛分布的雪盖和冻土变化是高海拔和高危地区地表土壤墒情变化的决定因素,对地表植被、土壤水分、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极为重要。故此,冰冻圈研究可为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17期,有删改)
8.下列有关“冰冻圈”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冰冻圈是指地球表面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部分,包括冰川、积雪、冻土、河冰等。
B.地球发育的冰川、积雪、冻土、江海的冰以及大气圈中的固态水组成了地球冰冻圈。
C..我国冰冻圈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寒区,冰冻圈状态的好坏与我国的水安全息息相关。
D.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冰冻圈对高寒和干旱区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9.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冰川萎缩能使冰川失去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导致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
B.由于我国冻土分布面积广阔,使冻融过程中的水量、能量循环对水文、气候等产生显著影响。
C.气候与冰冻圈的变化相互作用,导致参与局地、区域或全球水循环的能量和水量减少或增加。
D.我国冰冻圈灾害表现为冰川加速融化、冻土退化,以及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雪崩等频发。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川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固体水资源,没有冰川就没有绿洲,也就没有在那里千百年来生息的人民。
B.冰冻圈作为冻结的水体,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延缓,冰冻圈的萎缩也将延缓。
C.冰冻圈萎缩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冰川大幅度萎缩,对未来我国西部水文、生态的影响极为深远。
D.鉴于冰冻圈对气候的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当加强冰冻圈研究,以消弭各类冰冻圈灾害。
三.(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小题。
过秦论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对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资:资助,帮助
B.奋六世之余烈。 烈:威烈
C.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 被:遭受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 所以遣将守关者
B.因河为池 因击沛公于坐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泉涓涓而始流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农人告余以春及
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段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1分)
注意事项:
请将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四.(28分)
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分)
(3)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3分)
15.诗歌赏析(8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角度对诗歌进行作鉴赏。(50字左右)(6分)
16.按内容要求填写下列各句的空缺。(10分,每空1分)
(1)大行不顾细谨,①_______。(司马迁《史记》)
(2)千里之堤,②_______。(韩非子《喻老》)
(3)是日也,天朗气清,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君子之交淡若水,⑥_______。
(5)⑦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⑧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⑨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⑩_______。”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小题。
乡村的瓦
冯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7、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3分)
21.某校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发起了一项美化教室和寝室的倡议。要求取一个三字的室名作为横批,然后写一副对联,体现“雅室寄情”的主题。
请你按照上述要求,仿造下面例句也为你的教室或寝室装扮一番。(5分)
示例:卧龙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芳菲阁——今日展桃李芳菲,明朝成国家栋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船舶、人员的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由南海舰队“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将于2008年12月26日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政府按照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相关国际法承担的国际义务。护航行动对维护国际海上通道畅通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3.王蒙先生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请你按照这种格式,针对“狗”或其他动物写出它的“哲学”。要求:先用熟语概括,再具体阐释。(5分)
________的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5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段旅程。在开始这段旅程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足准备工作。有的人满怀着希望出发,他收获了成功;有的人,他携带着快乐上路,他收获了幸福;有的人,他兜兜里装着目标,背囊里塞着计划,他就收获了整个丰富的人生。也有人,在行程还没有开始时就想着退缩,你说,他们会收获什么呢?
请以“带着 ﹙目标、信心、三句话……﹚上路”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记叙事情,或发表看法,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纳溪中学高2011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题
号
一(21分)
二(9分)
三(9分)
合
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第Ⅱ卷(111分)
题号
四(28分)
五(20分)
六(13分)
七(50分)
全卷总分
四.(28分)
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歌赏析(8分)
(1)(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内容要求填写下列各句的空缺。(10分,每空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小题。
17.(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3分)
21.(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
答:_______的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纳溪中学高2011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D(A.tóng——dòng,cǔ——zǔ;B.bēn——bèn;C.yǔn——shǔn)
2.C(蔼——霭;奇——其)
3.C(妨碍——侧重于阻碍;妨害——有害于/彰显——鲜明地显示;显示——明显地表现/震撼——震动,摇撼;振动——不断作往复运动)
4.D(A.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B.琴瑟失调:比喻夫妻不和;C.沸反盈天:嘈杂,喧哗)
5.B(A.①滥用介词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删掉“随着”;②“思考”与“理念”搭配不当。C.①语序不当,将“首次”提到“成为”前;②“综合素质”与“成为录取条件”搭配不当。D.搭配不当,“蓝牙是……手段”。)
6.D(依照逻辑关系)
7.B(《祝福》节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8.A(B概念偷换,“地球发育的”应为“地表发育的”;C外加信息,“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寒区”,为外来信息,原文只说到“我国冰冻圈分布广泛”。D.以偏概全,“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冰冻圈”,原文为“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我国冰冻圈”。)
9.B(A据文意,冰川萎缩有短期的加速萎缩、后期的大幅度萎缩两种,不能笼统地说“冰川萎缩”,轻度的“冰川萎缩”其影响不会大。C.据文意,是“冰冻圈的扩展或萎缩导致参与局地、区域或全球能水循环的能量和水量减少或增加”,直接原因不是“气候与冰冻圈的变化相互作用”,且原文是“能水循环”,而不仅仅是“水循环”。D.据文意,“冰川的加速融化和冻土的退化”,本身不是“冰冻圈灾害”。)
10.D(“加强冰冻圈研究”与“消弭各类冰冻圈灾害”之间强加因果。)
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小题。
11.B(烈:功业)
12.A(均译为“……的原因”。 B .前者为“凭借、就着”,后者为“趁着”。C.前者表目的,后者表并列。 D.前者为“凭借、凭”,后者为“拿、把”。)
13.C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1分)
四.(26分)
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1)(4分)(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似的响应他,(很多人)背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从(陈涉)。(“云”“ 响”“ 赢”“ 景”字共3分,句意1分)
(2)(3分)(又派遣)良将手持硬弓,驻守要害之处,派遣忠实的大臣率领精锐的士兵,手执锐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呵问他是谁)。(“劲弩”“信臣”“精卒”“利兵”“谁何”等酌情给2分,句意1分)
(3)(3分)(他们)私人之间又有交际往来,要悼念(吊唁)死者,探望(慰问)病人,抚养孤儿,养育幼儿,(这以上各种费用)都从这不过百石的收入中(支出)。(“吊”“问”“长”“在其中”等酌情给2分,句意1分)
15、诗歌赏析(8分)
答:(1)(2分)客中久滞、思乡情切——颔联。(或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尾联)(答对一点给即给2分)
(2)(6分)角度举例:语言方面——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表达技巧方面——A、作者触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E、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4分)
16.按内容要求填写下列各句的空缺。(10分,每空1分)
①大礼不辞小让 ②毁于蚁穴
③惠风和畅 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俯察品类之盛 ⑥小人之交甘若醴
⑦悟已往之不谏 ⑧觉今是而昨非
⑨云无心以出岫 ⑩濯清涟而不妖
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7.(?4分)“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18、(4分)①雨中的神韵与魅力;②对称之美;③团结与温情;④对乡村的坚守。
19(6分)“迷路”的原因:①对乡村的背弃;②被城市拒绝和抛弃。意义:表现现代人在追求新生活过程中的困惑,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不要丢掉过去美好的东西。(原因2分,意义4分)
20、(6分)
(1)(3分)实写(“瓦松”名称及药用功能)、虚写(梦中“瓦松”)两方面。原因:与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
(2)(3分)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
六.(13分)
21.(5分)注意两个联系:一是横批(室名)与“雅居寄情”主题的联系;二是对联与横批(室名)的联系。示例:
忧乐阁——忧乐关乎天下,成败在于今天。
磨砺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龙门居——鲤鱼跃龙门,雄鹰翔环宇。
雅馨阁——室雅无须大,德馨不在多。
22.(3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将赴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5分)
23.(5分)①补充_____的哲学(1分),②评价出一个特点(4分)。
示例:狗——第一,爱憎分明。对熟悉的人俯首帖耳,对陌生的人狂吠撕咬;第二,忠贞不渝。不管主人穷富,永远不会变心。
七.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