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章 密度与浮力
第3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能力
1.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4、能根据物质的这一属性来鉴定物质的种类。
5、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2、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
教学过程
1、 导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些物品,然后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
2、明确物质的特性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但有时单凭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并不是都可行。
一、怎样识别物质
1、教师做一个实验
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和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让学生实验讨论)
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
A、用天平测出金属的质量;
B、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C、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寻找规律。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从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 什么是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3、 密度公式:
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4、 密度单位:
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5、公式的运用
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
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2、 常见的物质密度
见课本129页
3、 作业
课本130页第一、二、三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