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复备)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探究目标
1.能够设计出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2.要敢于质疑别人的结论。
3.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复杂的。只有对事物进行广泛地研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探究昼夜成因的兴趣。
2、模拟昼夜形成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贴纸等。
教学方法
讨论、演示、教师引导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太阳东升西落),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发生了什么现象?(我们地球经历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同学们讨论一下。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以常见的科学现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开个学术讨论会
??? 学生讨论。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昼夜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教师板书:昼夜的形成
教师小结:其实,关于昼夜的形成有很长的科学发展史,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时一只金鸟,白天巡逻,晚上休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21cnjy.com
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自西向东地绕着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在自转过程中,地球的某一地点转到朝向太阳的时候,就是白昼;当这一地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黑夜,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形成了昼夜的交替现象。www.21-cn-jy.com
教师出示大屏幕(昼夜的形成。)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昼夜形成的视频。
教师:通过我的述说和观看视频,谁能说说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述说。
教师板书: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周24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整理资料、搜集资料的能力,了解昼夜形成的发展史。)【21·世纪·教育·网】
三、模拟昼夜形成的实验。
1、教师模拟昼夜交替的现象实验。
教师:怎样利用地球仪模拟昼夜交替的现象呢,下面看我演示。
2、学生模拟昼夜交替的现象实验
教师:你们也想做吗?(想)那就利用手中的材料,模拟昼夜形成的实验吧。小组讨论,可以参考教材54页的图。21·cn·jy·com
学生讨论。
教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说,教师评价。
教师:下面我们就做实验,体会昼夜的形成。
温馨提示:(多媒体课件出示)
(1)、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2)、观察思考: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没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3)、转动地球仪时,注意使它自西向东转,观察地球上同一地点(如上海),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4)、小组成员注意分工合作。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教师:通过模拟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小组到台前给我们演示并解说。
4、学生演示并解说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模拟昼夜形成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借鉴教材,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体现生本互动,感受昼夜的形成,加深印象。)2·1·c·n·j·y
? 5、学生竞赛。
?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棒。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21教育网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提升知识理念。)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教师板书。
教师:是啊,宇宙是神秘的,里面藏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期待着我们更多的认识,同学们,让我们乘着想像的翅膀,秉着一颗恒心和毅力,遨游科学知识的殿堂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五、思维拓展:
1、小红从北京到纽约后,白天很想睡觉,晚上却睡不着,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 15、昼夜的形成
???????????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周24小时
三、教学反思
当朝阳升起的一刹那,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对于这个探究主题,学生十分感兴趣,为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做一个引导者。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的设计思路是: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导入课题-分组讨论昼夜的形成-讲授昼夜形成发展史-利用地球仪模拟昼夜形成-巩固练习,知识提升。21·世纪*教育网
由于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空间,学生对于地球的知识有了简单的了解,所以在围绕昼夜形成的问题上讨论时,学生兴致高,气氛融洽。学生们都有各自的见解,理由阐述充分,经过精彩的辩论,准确的科学知识证明,最终达成共识:由于地球的自传,才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强调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辩论中的观点几乎都是围绕搜集资料出发的,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www-2-1-cnjy-com
? 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科学知识的殿堂,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期望的,让我们有效地抓住课堂,实现学生心中的梦想吧。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