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昼夜与生物行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昼夜与生物行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6-13 15: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16昼夜与生物行为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2、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3、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
4、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一个选定的实例,发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选择一种动植物,确定如何来观察研究其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学法指导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后环节改进
情境引入
教师活动:
太阳东升西落。白天,我们会到学校里上学;晚上,我们肯定 要睡觉。爸爸妈妈白天也要上班,晚上就会在家里陪着我们。可见,我们的活动在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发生着变化。是不是只有人才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发生变化呢?
学生活动:
不是。(学生的回答最初只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小动物,但是通 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路拓展到所有见过或听说过的生物上。)

合作探究
活动1 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1.本活动建议用25~30钟的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
3.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自备画纸上绘制,也可用示意图的上面部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活动2 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1.本活动可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课下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要求不宜过高,更不能求全,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即可。如学生可以只研究猫眼的瞳孔在白天黑夜是怎样不断变化的。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咨询的方法,要求不可过高。
4.鼓励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当堂练习
练习册1-4题
提高拓展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多作鼓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板书
16昼夜与生物行为
活动1 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2 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