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过渡复习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过渡复习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14 22: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外交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1956年) 阶段特征:过渡时期: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这段时期。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过渡
时期十年探索十年文革两年徘徊新

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时间:1953年内 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渐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化三改”1953—1957年1.时间: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3.目标: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1)工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一批现代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成。
(2)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国家不但加强了原有的交通路线,而且开始了大量新路线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全国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沈阳飞机制造厂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铁路、鹰夏铁路三公: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鹰厦铁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宝


路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武汉长江大桥5、“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 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的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4)苏联的帮助。 6、“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
原因有哪些?(1)党的正确领导、正确决策;(2)新生政权的巩固;(3)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1953年到1956年底时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时间:
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2、标志:3、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国家的主体经济成分,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


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1951 B、1949、1952
C、1949、1954 D、1949、1956土地归集体所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政治:新中国建立。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
改造,剥削阶级消亡,社会主要矛
盾变化。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小结 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 2.内容:(1)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9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3)人民权利和义务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论、宗教信仰等自由,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纳税等义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1)国家性质(2)国家权力(4)人大地位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2)选举 为国家主席
选举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
意义: 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纲领》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49年9月1954年9月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意义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治协商(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多党合作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的方针。3.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民族政策(目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在《共同纲领》和《宪法》中予以体现。4、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三、民族区域自治(1)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维护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巩固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3.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年时间里,就与 、印度等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三、成果: (1)1953年(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
(2) 年, 分别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苏联17周恩来1954(4)意义: 它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地位:2、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时间:日内瓦(瑞士)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对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1954年(2)地点:(3)参会的意义: 3、中国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4月万隆(印度尼西亚)(3)参加国:(1)时间:(2)地点:亚非29个独立国家(4)贡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5)中国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意义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
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或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练习: 3、 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政治上: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上:完成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4、材料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措施: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