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石壕吏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石壕吏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4 07:31:0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杜 甫
起阳中学:史永萍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阳,不到两个月,唐军大败于邺城,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骚动,杜甫被迫离去,回华州.一路上所见皆征夫怨妇的愁苦,便写出《三吏》、《三别》。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
写作背景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杜甫的《三吏》、《三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与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吗?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
有怎样的举动?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 人
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这是为什么
如实描绘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
“捉人”为什么还选择在晚上呢?
这表明了什么?
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
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第二,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
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战争的残酷。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
老妇哭啼的情景?
呼 怒 
啼 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前:
戍:
致词:
附书至:
新:
且:
上前
说话
防守
最近
姑且
捎信回来
偷生:
苟且偷生
已:
停止
更:

惟:

裙:
泛指衣服
老妪:
老妇
乳下孙:
还在吃奶的孙子
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急应河阳役: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备晨炊:
应:
应征
还能够备办早饭
2.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老妇叙说家事
3.诗人是怎样知道的?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故事的结局怎么样呢?(用书中的话回答)
赏析
2

  至此,诗也进入尾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个“如”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像是诗人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自诗人那忧国忧民之心吗?(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不少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请同学们说出一两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学了这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感受吗?
这首诗是书写民间疾苦的叙事诗。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情感熏陶: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老妪一家的状况,如果你是那个官差,你还会把老妪抓走吗?为什么?
如果把本诗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想一想:
①,应该保留哪些内容?
②,应该加进哪些内容?
③,应该重点写什么?
课后练笔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