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月夜情怀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三父子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此时)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忠公”。
背景知识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1、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2、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3、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qǐn
xìngzǎo准确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以及加色的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准确翻译下列句子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念无与为乐者2、 庭下如积水空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院中月光如水一般明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见月光照进门里,就高兴地起来走出去。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便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睡,于是一起在院中散步。院中月光如水一般明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参考译文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吗?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下列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心情变化 欣喜——遗憾伤感——悠闲——旷达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的文字,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体现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