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生活中透镜(河南省平顶山市)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生活中透镜(河南省平顶山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5-05 22:47:00

文档简介

????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使学生对像的正倒、大小、有一个感性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经历用凸透镜作为放大境观察物体的过程
观察投影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身边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教 具
凸透镜 投影仪
教 法
观察讨论、启发诱导、探究思考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
通过投影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物,引入新课
(三)新课探究
1.照相机
(1) 观察照相机构造及成像原理
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照相机的构造及成像原理图,启发诱导学生探究照相机成像特点
(2)得出结论:倒立缩小的像。
师:照相机用途固然很多,可是在生活中投影仪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学们知道投影仪吗?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投影仪。
2.投影仪
(1) 观察投影仪简易图并探究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投影仪的镜头是什么透镜?——凸透镜
投射投影仪所成的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成倒立放大的像
分析: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
引导学生通过用放大镜观察书上字体变化得出结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对 比:通过凸透镜、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比较实像与虚像
本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在书本上所获取的知识
课堂反馈
见幻灯片
本节作业
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4

课件23张PPT。授课人:蔚会枝生活中的透镜复习提问1、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
2、凹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你们认识下面这些物体吗?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摄影图片欣赏照相机镜头机箱光圈环调焦环胶片照相机的组成结构图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
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人或景物)的像。胶卷上涂着
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
记录在胶卷上,在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
可以得到我们平常所说的相片了。照相机成像有什么特点?倒立、缩小的像屏幕像平面镜镜头投影仪投影仪工作示意图镜头 ----凸透镜
原理 ---- 投影片上物体图案,通过凸透镜,在屏幕(或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投影片投影仪成像动画投影仪成像有何特点?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光
学仪器之一。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
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成像原理图投影仪成像有什么特点?正立、放大的像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像,而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
3、凸透镜成像时,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 )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 )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 )像
实虚实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思考与练习1、现在有五种光学元件: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E、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潜望镜( ) 观后镜( ) 近视镜( ) 老花镜( ) 放大镜( )ADCEE思考与练习2、投影仪的底上插入“ ”,则在屏幕上得到的是( )
A、 B、
C、 D、
A思考与练习3、请填成像特点:
照相机成( )、( )像
投影仪成( )、( ) 像,
放大镜成 ( )、( ) 像
倒立正立放大缩小放大倒立思考与练习4、用放大镜接近细小的指纹,可以观察到指纹的( )( )的像,
用放大镜看窗外较远的树,可以看到树的( )( )的像。(选填“倒立”“正立”“放大”“缩小”)
倒立正立放大缩小思考与练习5、有时透过盛满水的玻璃杯能看到握着杯子的手指比实际的手指头要粗些是因为?
答:因为盛满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再见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设计
丁营中学 蔚会枝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本节是初二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对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成像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第二节用可惜探究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铺垫。本节主要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和成像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物理只是产生的过程,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了解透镜的应用和成像情况。
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是协商获得图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实像、虚像的有关知识。
说学生状况
初二年级的学生虽然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思想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物(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任课教师需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作仔细观察,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的趣味性,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与实际的意识。
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本节内容主要是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实物观察,进行探究,形成凸透镜能成八不同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小实验,进一步拓展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基本理念。
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内容,确定采用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结论等过程,能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讨论法、对比法、实习作业法等。
说学法
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科学规律。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习方法为观察、分组讨论和合作归纳法。
说教学程序
回顾复习光学知识
1、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2、凹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优美照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透镜在生活中应用是如此的广泛,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探究解决问题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透镜在生活中的主要应用,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的中心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主要采用探究的方法分三部分知识来解决问题。
照相机
《1》通过演示观察各种照相机,对镜头获得直观印象。教师在发挥指导作用,指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教师针对照相机原理图,讲究拍摄的具体的原理,是学生对照相的过程有宏观的认识。
《2》通过展示照相机的成像动画,探究成像的特点,是学生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投影仪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投影仪的成像的原理有非常直观的认识,不仅可以了解其结构,而且可以更充分低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在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
放大镜
放大镜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得凸透镜,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是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成正立放大的像,为了增强趣味性,和延展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水滴放大镜”,是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
梳理反思深化问题
本节内容需要反思深化的是一个难点问题: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因此,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没有题实像与虚像,而最后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并加以概括,进而突破这个难点,为下一节探究成像规律做好准备 。
应用练习评价反馈
通过大量题目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掌握的的非常好,反映比较积极。
回顾总结
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自我总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目的是促进只是的内化,同时,在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明快,突出三种应用成像特征的对比,便于学生记忆。
作业布置
除基础题外,强调学以致用,凸显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如:回家侧面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注重能力的提高。如:为正确使用投影仪写一份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