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高
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2.关于纸带上打点间隔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加速运动
B.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
C.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匀速运动的
D.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变速运动的
3.如下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哪条纸带的加速度最大( )
4.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时的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 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 点的距离,
则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公式为v2=___________(以d1、d2及相邻计数点 间时间T来表示)代入得v2=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θ,由公式a = tanθ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
公式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⑴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C、D各点的数据,填入表中。
位置编号 A B C D E
时间t/s 0 0.1 0.2 0.3 0.4
瞬时速度v/(m·s-1) 1.38 2.64 3.90
⑵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t图像。并根据图象求出a=____________。
⑶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⑷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8.如右图所示是某一做直线运动的小车(后连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打出的一段纸带,图中的0、1、2、3、4、5、6为按时间顺序选取的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点中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用米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8.78 cm、16.08 cm、21.87 cm、26.16 cm、28.84 cm、30.07 cm,请做出其v-t图象,并分析小车的运动特点.
9.做变速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与y轴平行放置,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
(1)本实验中运动的小车,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存在某种关系,请你仔细研究图2-1-3,找出这一关系;
(2)请画出小车的v-t图象;
(3)根据图象求出其加速度大小.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答案
1.答案:D
2.【解析】 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由v=知纸带运动是匀速的,若沿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即Δx变小而时间Δt不变,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
【答案】 BC
3.【解析】 4条纸带的时间间隔相等,其中C、D 2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表明它们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加速度为0.A、B 2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在不断增大,且A条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之差较大,故纸带A的加速度最大.
【答案】 A
4.答案:BCD
解析:实验中如果加速度太小,会导致各段位移差太小,计算中会使误差增大,所以要适当增加钩码来增大小车的加速度;为了便于测量和减小误差,应该选择点迹清晰的理想纸带,舍去纸带上比较密集的点.
5.【解析】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纸带上各计数点的距离时,尽量一次性测量完毕,注意到最小精确度为毫米,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后一位,即d1=1.20 cm,d2=5.40 cm,d3=12.00 cm。
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v2可用计数点“1”和“3”间的平均速度来代替。即v2=(d2-d1)/2T,代入数据得v2=0.21 m/s。
6.分析: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算出加速度,即方法 C。
答案:C
7.【解析】:由纸带表明的数据可以计算任意相邻位置
之间的位移,然后求纸带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由纸带的标注可以求出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该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
(2)在图像上取合适的单位严格描点,得到小车的v-t图像,可求得图像斜率为12.6m/s2,则加速度为12.6m/s2。
⑶从图线上不难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⑷图线延长后与纵轴的交点速度为0.12m/s, 此速度表示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
8.【解析】 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图中计数点1、2、3、4、5五个时刻的速度:v1==80.4 cm/s,v2==65.45 cm/s,v3==50.40 cm/s,v4==34.85 cm/s,v5==19.55 cm/s.
【答案】 作出v-t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cm
A
B
C
D
E
7.5
27.6
60.3
105.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