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导学探究] 请描述如图所示的v-t图象表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说明什么?
答案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无论Δ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Δv都相等(如图所示);
这说明在任意一段Δt上都一样,由于a=,
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说明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梳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①加速度a恒定不变.
②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即学即用] 下列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是一个恒量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不变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能变化
解析 考点分析:
A:速度变化量指Δv,速度变化率是指加速度,
B: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即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
C: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到零之后,可以再反向加速.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化
答案 B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提升]
1. v-t图象的理解(如图3所示)
图3
(1)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增加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2)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减小的,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3)直线c反映了速度先随着时间均匀减小,后反方向均匀增加,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v-t图象的应用
(1)图线上某点的纵坐标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正、负号表示方向).
(2)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正、负号表示方向).
(3)图线的拐点表示运动性质改变的时刻.
(4)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下一节).
例1 A、B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
图2
(1)A、B各做什么运动并求其加速度;
(2)两图象交点的意义;
(3)求1 s末A、B的速度;
(4)求6 s末A、B的速度.
解析
(1)A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 m/s2=1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B物体前4 s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4 s后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 m/s2=-2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两图象的交点表示在该时刻A、B速度相同.
(3)1 s末A物体的速度为3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B物体的速度为6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4)6 s末A物体的速度为8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同;B物体的速度为-4 m/s,和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见解析
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导学探究] 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0)的速度为v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请你利用加速度定义式求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v.
答案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a===,
整理得:v=v0+at.
2、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
(1)公式的矢量性:公式v=v0+at中的v0、v、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选取正方向.
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0;
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0.
若v>0,说明v与v0方向相同,
若v<0,说明v与v0方向相反.
(2)两种特殊情况:
①当v0=0时,v=at.
即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②当a=0时,v=v0.
即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即学即用] 一辆电车做直线运动,速度v=0.3t (m/s),根据公式v=v0+a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电车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0.3 m/s
C.电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电车的初速度为0.3 m/s
解析 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v0+at知,电车的初速度v0=0,加速度a=0.3 m/s2,故C正确.
3、速度公式v=v0+at的应用
1.v=v0+at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注:a=适用于所有变速运动)
2.v=v0+at的用途:初速度v0、加速度a、时间t、末速度v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三个物理量,可求剩余的一个物理量.
例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解析 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设图中A→B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C为匀速直线运动,C→D为匀减速直线运动,BC段的速度为AB段的末速度,也为CD段的初速度.
(1)由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得
vB=a1t1=2×5 m/s=10 m/s
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0 m/s.
(2)由v=v0+a2t2得
a2=== m/s2=-5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vC方向相反.
4、速度公式在刹车问题中的应用
[技巧点拨]
1.刹车问题:车辆刹车时可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变为零,所以刹车时车辆只在“刹车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刹车时间取决于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注意问题
(1)明确车辆的刹车时间(车辆末速度变为零时所用的时间).通常可由t=计算得出,并比较研究的时长与刹车时间的大小关系.
(2)若研究的时长小于刹车时间,则汽车在要研究的时间段内的实际运动时间等于时长;反之,实际运动时间等于刹车时间.
3.常见错误:误认为汽车在给定的时间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简单套用速度公式v=v0+at,得出的速度出现负值.
例3 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前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8 m/s2,刹车后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刹车2 s后汽车的速度.
(2)求刹车3 s后汽车的速度
解析 设汽车从开始刹车到速度为零所用的时间为t,取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v=v0+at,得t== s=2.5 s,
(1)由v=v0+at,若t=2s时,还没停下,v=v0+at=4m/s。
(2)汽车在2.5 s末速度减为零而停下,汽车不再运动,所以3 s后汽车的速度为零.
答案 0
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来越小
B.加速度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
D.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2. 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对图5所示的纯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经过10 s,汽车的速度由静止加速到10m/s.将该过程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为( )
A.10 m/s2 B.3.6 m/s2 C.2.8 m/s2 D.1.0 m/s2
图5 图6
3. 如图6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用v1、a1表示物体在0~t1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v2、a2表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则由图可知( )
A.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a1>a2
B.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a1
C.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同,a1>a2
D.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a14、一列火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t图象中,正确描述了火车运动情况的是( )
5.爬竿运动员从竿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时间2t,再匀减速下滑时间t恰好到达竿底且速度为0,则这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1∶2 B.2∶1 C.1∶4 D.4∶1
6.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v-t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线可知其速度—时间的关系为( )
图1
A.v=(4+2t) m/s B.v=(-4+2t) m/s、
C.v=(-4-2t) m/s D.v=(4-2t) m/s
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8.在某汽车4S店,一顾客正在测试汽车加速、减速性能.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10 s和20 s后速度各减为多少?
达标检测 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且a与初速度v0反向,则速度均匀减小.故A、B错,D对.v的方向不变,故位移总是增大,C错.
2.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有:
v=at所以汽车的加速度a==1 m/s2.答案 D
3.答案 B
解析 0~t1时间内速度方向沿正方向,加速度(图象斜率)为正,t1~t2时间内速度方向沿正方向,加速度为负,即沿负方向,从图象的斜率大小可判断a14、答案 B
解析 进站速度均匀减小,出站速度均匀增大,故A、D错.进站、出站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
5.答案 A
解析 设最大速度为v,则加速阶段a1=,减速阶段a2=,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A正确.
6.答案 B
解析 由v-t图象可知v0=-4 m/s,a=2 m/s2,所以由v=v0+at可知,v=(-4+2t) m/s,B对.
7.答案 AD
8.答案 16 m/s 4 m/s 0
解析 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1=0.6 m/s2,a2=-0.6 m/s2.
由速度公式得v1=v0+a1t1=10 m/s+0.6×10 m/s=16 m/s.
开始刹车10 s后汽车的速度
v2=v0+a2t2=10 m/s-0.6×10 m/s=4 m/s,
开始刹车至汽车停下所需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