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7题。(13分)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然后能自强也 (4)学学半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内容,甲文中体现出关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观点是 —————————————————————;乙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的核心思想是———————————————。(2分)
17.(3分)根据甲乙两文相关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体会
。
14:(4分)(1)通“悦”,愉快; (2)真诚,诚实;(3)勉励;(4)同敩教导
15(4分)(1)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2分)(2)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分)
16(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相长
17(3分,有选文观点1分、结合自己实际1分、语言流畅1分) 略
【二】
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不知其旨也(?? )⑵然后能自强也(?? )
⑶学不可以已(?? )⑷故木受绳则直(??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
?
?
?
答案:
11.(4分,每小题1分)
⑴味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12.(2分)C
13.(4分,每小题2分)
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14.(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5.(4分)
【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
⑤非问无以广识 ??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 ??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
【乙】文: ?? 。
?
?
?
答案:
10.(1)①美味的 ②好处 ③勉励自己 ④促进 ⑤增加 ⑥有时
(2)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教与学? 学与问??? 甲文:实践出真知乙文: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四】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佳肴》???
【乙】学者①有四失②,教者③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④,或失则寡⑤,或失则易⑥,或失则止⑦.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⑧.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⑨,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者有四失》【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即学生。②失:过失,缺点。③教者:教育者,即老师。④多: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⑤寡:学得太少。⑥易:把学习看得太容易。⑦止: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⑧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⑨教也者:做教师的(人)。(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不知其旨也甘美??②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教/学相长也C、然后能/救其/失也???????D、学者/有四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甲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主要告诉人们做教师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5)甲乙两文都认为要搞好学习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其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两文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案:
(1)①甘美 ②学者(或:学习的人;学生;他们.)
(2)D
(3)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依次:教学相长、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5)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即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证明道理是最好的
【五】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污染和完成10-13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1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答案:10.B(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11.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⑵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12.D(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1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六】
阅读下列【甲】【乙】两篇短文,完成1—5题。(19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⑥,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邑:地方。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②不如丘之好学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①然后能自强也()②学学半()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④今人可不勉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请写出一句与【甲】文意思相近的诗句。(2分)
5、【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2分)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②不如∕丘之好学也
2、(4分)①勉励②教③地方④勤勉、努力
3、(6分)①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②人们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4、(2分)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5分)学习【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做学问不进则退。(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七】
阅读下列【甲】【乙】两篇短文,完成1—5题。(19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然后能自强也②起予者商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不知其旨也()②虽有至道()
③何谓也()④子曰:“绘事后素。”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甲】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读过【甲】【乙】两篇短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1、(2分)①然后∕能自强也 ②起予者∕商也
2、(4分)①甘美 ②最好的道理 ③什么 ④先生,即孔子
3、(6分)①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②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4、(4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教学相长也
5、(3分)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或多读书,读好书)”之一来谈即可。